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pf.39.net/bdfyy/dbfzl/190909/7453605.html
高血压、冠心病已经是都市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最新中国心血管病年报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人群已超过2.0亿,高血压在成人中的发病率为20%。
没症状的高血压更可怕
虽说在5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患有高血压,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问题,就算知道了也不以为意,不进行治疗,这是因为高血压患者中除了部分会有头晕、头痛、脖子发紧、手指发麻、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外,还有80%的人没有不适或仅仅有感冒样变化。
温主任解释说,部分患者可能的确没有症状,也有部分患者可能有不适,但是高血压通常呈阶梯式缓慢上升,慢性的疾病过程患者容易耐受,于是感觉不到明显症状和不适。
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些“无症状”的高血压更为可怕,因为无症状患者易麻痹、不重视,但高血压对身体各系统的危害照常进行,往往等到患者发现时或重视时已经是无可挽回了。
就在不久前,温主任接诊了一位53岁的女士,她患高血压已经10年了,但因为没有症状一直没有重视。直到最近,她与邻居发生口角,情绪激动,突然晕倒在地,医院检查后,发现已出现大面积心肌梗死,医生分析这是由于血压急骤升高所致。
所以说,把高血压称作“隐形杀手”一点也不为过。在很多中老年患者的印象中,得了高血压将来“爆血管”(脑溢血)的风险就增加了,其实高血压对身体的危害远不止这么简单。
温主任介绍说,高血压还会增加脑血栓、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的患病风险。
每年死于高血压和心血管病的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41%,高血压未经治疗,平均存活时间是19年,比血压正常者平均寿命缩短20年。
这些可怕的数字都提示,对待高血压,特别是没有不适的高血压千万不能等闲视之,一定要积极监测血压、规范治疗。
血压监测:在家量正常,到医院量就升高?
一旦被诊断为高血压后,血压监测可能就是一辈子的事了。所以,建议有高血压患者的家庭最好备有血压计。很多患者都遇到这种情况,自己医院测的血压相差很大。这是怎么回事?温主任解释,这其中可能有许多原因,要一一分析。
首先要判断患者家中的血压计测量的是否准确。方法很简单,患者可以把医院,医院的水银血压计测量,然后在同侧手臂用自己的血压计测量,如果两者相差不超过10毫米汞柱,则认为血压计基本准确。
第二,要保证测量的时间要一致。我们每个人在一天的不同时段血压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是早上偏高,晚上偏低,医院量和在家量最好选择同一时间段,这样才有可比性。
对于刚开始服药、血压还不稳定的患者,可以选择早上起床后、中午和晚上睡觉前量三次,对于服药一段时间,血压已经平稳的患者,可以每天早上起床后量一次即可。如果出现持续的不舒服,医院做个24小时持续血压监测。
对于性格敏感、易焦虑的患者,温主任不建议过于频繁地测量,这样可能会因为紧张和担心而导致血压飙升。
第三,要注意测量时的状态一致。很多患者一到心内科报到,立即开始测量,这时候可能刚刚爬完楼,或者边量边说话,量的时候身边可能围着十几个人,这些都可能导致测量出的血压偏高。
温主任建议,医院后,最好先坐下来休息5到10分钟,等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心情平复后再开始测量,医院量血压时都不要说话,保持一致的姿态。测量前不要喝酒、抽烟、喝咖啡、浓茶。
最后,要注意所量的手臂是否同侧。原来我们两侧手臂的血压都是不一样的。
温主任建议,可以分别量量两侧手臂的血压,选择血压高的那侧为准,以后每次测量可以只量这侧手臂。
一般来说,60岁以下的人群,血压不超过/90毫米汞柱即为正常;对于60岁以上人群,血压可以适度放宽,不超过/90毫米汞柱即为正常。
不过对于糖尿病、慢性肾病患者的血压控制则要更加严格,最好控制在/80毫米汞柱之内。有老人提出来,自己的血压是/60毫米汞柱,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低,那到底算不算高血压。温吉焕的回答是高血压,一般来说老年人的血压高低主要参考收缩压部分。
服药:为什么吃了几种药仍不降压?
得了高血压,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降压药是少不了的。但同样是得高血压的几个患者,由于年龄、身体状况、基础疾病的不同,医生开出的药可能会完全不同,所以说吃“对”药很重要,不是“是降压药就可以吃”,更不能“听说某某吃了什么药降压效果很好,我也买来吃!”
即使是同样的药,也有不同的剂型,最好选择长效剂型,即一天吃一次即可,这样的药物半衰期达24小时,有利于平稳降压,避免一天中血压忽高忽低。
血压波动太大,会出现头痛、头昏、心慌等不适,长期降压不平稳会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事件。而且一天只吃一次药,患者不容易忘记,避免因药物漏服,而引起血压波动。
温主任还提醒,多数高血压病人冬季要调整用药。这是因为入冬后,气温下降,血管收缩,加上人们的饮水量和运动量普遍减少,血液变稠,血管负荷进一步增加,血压较春、夏、秋三季会有一定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