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高血压最为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老年人多伴有动脉硬化,常导致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和脉压加大,表现为收缩压升高为主的ISH。
一、诊断标准
血压持续升高或>3次非同日坐位收缩压≥mmHg、舒张压<90mmHg,或袖带式电子血压计自测,收缩压≥mmHg、舒张压<85mmHg,可诊断为ISH。
二、治疗原则
老年人血管弹性纤维减少、胶原纤维增生,使血管壁弹性降低、大动脉僵硬度增加、主动脉顺应性下降;当心脏收缩时,大动脉缓冲能力降低,导致收缩压增高;而心脏舒张时,由于大动脉弹性减弱、回缩力降低,输送的血量减少,导致舒张压降低。
因此,老年ISH的治疗应以改善血管顺应性、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减轻靶器官损伤为出发点,在监控舒张压的基础上控制收缩压,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风险。
三、治疗流程
一般老年患者舒张压应≥60mmHg。如收缩压≥mmHg,舒张压为60~90mmHg,可选用1种单药或联合治疗,尽可能使舒张压≥60mmHg。如舒张压<60mmHg,收缩压<mmHg,宜观察,可不使用药物治疗;如收缩压在~mmHg之间,可谨慎使用单药、小剂量降压药物治疗;如收缩压≥mmHg,则给予小剂量降压药物治疗,单药或联合用药。具体治疗流程如下:
四、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1.对于老年ISH患者,一方面应重视收缩压达标,不应因舒张压不高或偏低而忽视ISH的治疗;另一方面应避免过度降低舒张压,以防止组织器官灌注不足。
2.降压强调个体化,建议根据患者的年龄、靶器官功能状态、合并疾病、危险分层等合理选择药物和剂量。
3.鼓励选用长效、平稳的降压药物,小剂量起始,在患者能耐受的前提下,逐步增量,避免血压下降过快、过低,力求平稳达标。
长效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长期使用可改善患者血管弹性、逆转肥厚心肌,甚至可使部分患者降低的舒张压有所升高,可根据患者血压情况单用或联合使用。
4.ISH合并靶器官损害患者的治疗,不能单独以血压水平决定治疗策略,重在综合评价,应根据不同合并症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以达到协同增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
如对于合并冠心病的ISH患者,优先选用ACEI及β受体阻滞剂。伴有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ACE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依普利酮)及β受体阻滞剂等可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容量负荷过重者或血压控制不理想者,常需联合使用利尿剂。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时,ACEI、ARB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优于钙拮抗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控制血压的首选药物。
5.血压变异大、易波动是老年高血压的主要临床特点。ISH患者由于血管硬化,血管顺应性降低,自动调节能力差,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降压药物诱发的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率也较高。因此,应重视防治低血压(尤其是体位性低血压),禁用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哌唑嗪、拉贝洛尔等)。
6.老年人禁用影响认知功能的药物,如可乐定等。
心在线专业平台专家打造编辑岑聪┆美编柴明霞┆制版郭文强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