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个李老师。”
年初冬,李迪拖着行李住进了十八洞村的苗寨吊脚楼里。青山环抱,木楼相依。十天的时间里,他冒着毛毛细雨,踏着青石板路,爬山串寨,穿梭行走在十八洞村。或帮着村民卖菜吆喝,或陪着老乡种地聊天,或钻进饭店后厨给老板打打下手,逮着谁就饶有兴致地听对方说说村里脱贫攻坚的故事。很快,李迪的到来就成了十八洞村人尽皆知的新鲜事,老乡们都说:“这个从北京来的李老师,没什么派头!”他们把“李老师”当成了拉家常、话脱贫的老朋友。
大山深处,这个爱穿红衣服的老头儿总是活力充沛、激情澎湃,像一团火闪耀着、跃动着,不知疲倦地聆听着、记录着。
年6月29日9时38分,71岁的李迪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着的土地。弥留之际,他在病榻上完成了最后一本书——《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作为作家,他的追求是做一个有情的人,做一些有情的事,写一些有情的作品。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李迪把全部生命投入到与时代同行的路上,把滚烫的心放进与人民同心的作品中。
李迪(左)与他采访的十八洞村村民合影。资料照片
他在红土地上燃起明亮的火苗:
“创作就像是一根火柴擦出了一点点亮,你要保护它,让它慢慢地生发起来”
李迪爱讲故事,爱把故事写成书。他一生创作了《野蜂出没的山谷》《傍晚敲门的女人》《丹东看守所的故事》《警官王快乐》《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英雄时代——深圳警察故事》《加油站的故事》《永和人家的故事》《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等中长篇小说、报告文学40余部,他最喜欢用“故事”标注自己的文字。其中,《听李迪讲中国警察故事》《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被列为国家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他也先后获得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解放军报长征文艺奖、鄂尔多斯文学奖、中国报告文学金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奖、公安部金盾文学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评选金奖等。
李迪的文学之梦是在边疆萌芽的。
年,李迪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投身边疆建设。在云南生产建设兵团期间,发表了小说处女作《后代》,引起云南文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