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丰收节rdquo前访

9月22日新华日报3版截图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9月23日9时54分,“秋分”接棒“白露”,带人们进入新的时节。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巧合的是,今年丰收节次日,起源于农耕文化的中秋节又将接踵而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丰收之节,喜逢月满之时,犹如天作之合。

江苏,自古就是鱼米之乡——

“蘇”由草、鱼、禾组成,喻示着花草丰茂、鱼虾满仓、新米飘香,成就了我们千年的锦绣繁华;

大丰、丰县、常熟、太仓……这些古老城镇的名字,传递的是对丰收的满满喜悦,是对丰收的殷殷期盼!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来临之际,我们派出多路记者奔赴大江南北,采访了一批新老“农人”。

农业嘉年华乐涛摄

盐都粮农:转型升级越干越欢

“预计亩产水稻斤,每亩最终出米斤。按当前有机米市价每斤20块算,改种收益相当可观……”又到秋收季,望着头年改种有机稻的30亩地,盐城市盐都区学富镇种粮大户李明开心地给记者预算起了今年的收入。

这个29岁的年轻农民近几年共流转进手亩地。“从中辟出30亩,不用化肥,完全只上有机肥,就是为了寻找一条产粮转型的路子,让地里长出的大米更畅销。”李明的期待与自豪溢于言表,“等这30亩水稻收完便立即送去认证,一旦绿色食品证书发放下来,明年改种面积继续扩大。虽然有机稻亩产没有上化肥的普通水稻高,但每斤价格却是普通稻米的10倍!”

“今年亩种的是淮稻5号,长势比前两年好不少。”李明告诉记者,“初步算下来,预计每亩能产斤左右。相比前两年,每亩多收来斤呢。今年种粮的纯利润估摸比去年到手的15万还要高……”

丰收的背后,也少不了李明的精打细算。

年,鉴于人力成本越来越高,李明下定决心,在村里牵头成立了“盐城市盐都区润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走机器换人的路子。今年夏季,撒种、上药,李明亩地只雇了2名农机手,而过去人工操作,要雇近20人。

如今,这位年轻的种粮大户,已一跃成为学富镇广大农民眼中的农业示范户和当地政府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

花卉修枝

昆山花农:美丽事业绿意盎然

9月18日一大早,殷勤就在她的花卉园艺中心对精心培育的满园绿植修修剪剪,散尾葵、鸭脚木、百合竹、绿萝、绿宝……每一种花卉采购回来时她都如获至宝,介绍给客人时则如数家珍。

“我觉得园艺中心一定要兼备观赏区和休息区,让客户走进来就有一种很惬意舒适的购物体验。”殷勤说,“双节”临近,预定的订单已经如雪花般飘来。

在殷勤和20位花农的辛勤耕耘下,园艺中心去年销售高品质花卉盆栽15万盆,加上绿化服务和器具租售,经营收入超过万元,相比年翻了一番,这让大伙心里乐开了花。

大学毕业后的殷勤进入了一家绿化公司学习花卉知识。年,殷勤注册成立昆卉生态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和一家10平方米左右的“车库型”实体花店。年,她又与花桥天福生态园合作,开设了一个平方米的花卉园艺中心,为花卉园艺爱好者提供中高端的产品和服务。“我不光要把花卖给喜欢花的人,还要卖给卖花的人。”殷勤说。

上午8点,做完最后一步绿植养护工作,殷勤看了一眼手机备忘录,想起明后天要赶往浙江收购草花,周五再转赴徐州采购立体绿化新模具,为中秋、国庆节日热卖做准备。

硕果累累

丰县果农:私人订制全程手工

再过几天便是陈厚武苹果园脱袋、贴纸、采摘的丰收期,“我现在每天最开心的就是走在果园里,认真观赏每个苹果。”背着手、仰着头,是陈厚武在果园漫步的标准姿态。

“普通的种植农户亩均收入也就几千块钱,而我收成好的时候亩均甚至能过万元。”丰县大沙河镇果农陈厚武拥有多亩的苹果园,陈厚武说,他和妻子均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刚开始很多人并不看好这对大学生夫妻的乡野生活,但现在的他早已是徐州兄弟(大沙河)果业合作社理事长、丰县果园协会秘书长,并多次在省市县举办的果业大赛中荣获金奖。

私人订制是近几年的热词,而陈厚武做私人订制帖字苹果已有10多年了。“每年一到果树开花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客户找上我,他们会提供公司的标志和名称,到了苹果成熟的季节,苹果就成为他们的宣传品。”陈厚武介绍。

陈厚武忙于果园的同时不忘帮助村民一同致富。他组织了小苹果农业社会化服务团队,帮助50多名农村家庭妇女在农忙时节兼职农业工作,“这些妇女可以帮忙施肥、套袋、采摘等,年收入超过2万元,而且在家又陪伴了老人还照顾了孩子。”

半个月后,陈厚武苹果园将迎来一年一度的采摘丰收季。陈厚武常说自己是个“苹果痴”,担心机械化运作对苹果太“粗鲁”,所以从果树开花到套袋,夫妻俩全程手工作业,“我家的苹果能达半斤重,都一样大、一样的颜色。”

趣味运动庆丰收卢日伟摄

东台瓜农:精品路线助力增收

9月下旬的东台市许河镇许北村,袁志刚正卷着裤腿照料地里的蔬菜。其实,对袁志刚来说,蔬菜种植并非主业。他的主业是种瓜,早在8月,他便喜迎丰收了。

“单今年西瓜这一季,减掉成本开支,利润还能达到50万元左右。”说起瓜,这位年近四旬的瓜农满脸自豪。

袁志刚近年来种西瓜一直以“”品种为主,但直至两三年前,他地里的瓜还只能以村民口中的“大众货”卖给当地瓜贩。“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去年。”袁志刚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农超合作”在许北村拉开序幕,除了原先就有的瓜贩外,大型超市的采购员也开始下沉到农户家中,一对一谈“精品瓜”的种植与采收事宜,他们的好日子从此又上了一个台阶!

让老袁乐呵的是,今年夏季,“精品瓜”比“大众货”一斤高出了5毛到1块。“按‘’算,同样是八九斤重的瓜,‘精品瓜’单个就比‘大众货’多卖5块钱左右。”眼下,老袁一亩地基本能产瓜六七百个,去掉“精品瓜”种植在人力、肥料、技术和设施等方面投入的增加,每亩仍能比种“大众货”多赚多元。“瓜的品种不变,但口感好了、销路稳了、销量升了、回报率‘噌噌’拔高,咱种瓜热情自然更高。”

由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市农业委员会、栖霞区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第十四届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在栖霞区八卦洲陌上花渡隆重开幕。乐涛摄

高淳蟹农:合作共赢产业延伸

秋风起蟹脚痒,9月中旬螃蟹开始上市,养殖户们就开始忙了。

见到南京市高淳区青松水产合作社负责人邢青松时,他正在指挥职工包装螃蟹。“从8月开始就有客商下单了。”他说,今年螃蟹又是个丰收年,亩均产出螃蟹75公斤,比去年高出10%还不止,价格也很好。

邢青松的合作社是年5月成立的,采取的是“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去年,合作社为社员推销螃蟹5.72亿元,社员户均增收1.1万元,带动养殖、经销农户10万多户,合作社有“中国水产第一社”之称。“合作社越做越大,我们这两年的主要精力放在拓宽销售渠道上,产品不愁卖。”

除了养好螃蟹卖好螃蟹,合作社还向二三产进军。邢青松说,二产主要是加工业,目前,合作社正与南京和善园食品有限公司、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等洽谈合作,研究开发蟹黄包、蟹黄油等螃蟹延伸产品,提高螃蟹附加值,带动农民增收。

三产怎么搞呢?邢青松说,主要是发展渔业旅游观光。合作社已投资万元建设游客体验中心,建成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生态观光园区、钓鱼捉蟹区等五大功能区。

“养螃蟹、卖螃蟹这些年,我是农民增收的见证人。”邢青松说,现在的固城湖螃蟹已经是同行业中的知名品牌,他的合作社中,大多数社员在城里买了商品房,“他们现在是开着轿车下蟹塘的!”

开心的虾农。卢日伟摄

高邮虾农:同奔富路共做善事

“现在正是罗氏沼虾捕捞丰收的季节,目前已出售了今年总量的三分之二。”9月19日,戴大喜望着不断打捞起的罗氏沼虾,心中满是欢喜。0年,他与3位养殖户谋划创办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18年的时间累计带动农户多户,养殖面积达到多亩,户均收入近8万元。

“我们成立合作社就是要带领大家致富。”高邮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戴大喜介绍,今年,合作社研发并投入使用功能性饲料,在虾的饲料中人工添加菌种,提高虾对饵料的吸收率。

“年到年,我们合作社里40%的农户获得了较高收益,不少农户亩均收入万元以上。”戴大喜对合作社为农户带来的实际收益十分自豪。

合作社成立以来,戴大喜和他的团队持续







































专业老牌白癜风医院
北京中科白颠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jiaomua.com/ymxj/30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