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的《蜜蜂杂志》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说用果葡糖浆作为饲料喂蜜蜂,会导致蜜蜂“见子不见虫”的怪病。文章虽然没有详细解释清楚原理或原因,却鲜明立场地建议蜂农,慎用果葡糖浆喂蜜蜂。我突然想起第10期的该杂志上有一篇文章,介绍一种新研制出来的“蜜蜂养殖专用糖”,介绍了这种糖喂养蜜蜂的种种好处。当时看到这个广告,一翻而过,再回头来细看,吃惊不小。
■你想要什么样的假蜜
前几天刚看了一则视频,来源是安徽卫视,事情发生的地点是宁国市——巡警查获了两名造假蜜的江西男子,他们交待了造假的过程:先将白糖熬成糖水,冷却后加入香精,然后把蜂窝里的那些巢渣丢一些进去,再加入两三只蜜蜂……这样,活灵活现地带着死蜂和蜂巢,所谓“刚刚采下来”、“原汁原味没加工”的“深山野蜂蜜”就新鲜出炉了。
看到这样的新闻,我还是忍不住笑了。一直有人给我说,我买的蜂蜜是新采的,刚摇出来的,还有死蜂呢,绝对真!绝对真的“蜂蜜”就是这样造出来的。而且,人家这造假的两位更牛逼,还是“深山野蜂蜜”,只可惜两位老兄胆子小了点,才卖20元一斤,深山野蜂蜜那是啥价,得卖元。你卖20元一斤有人怀疑你,卖元相反人家就认为你真了。你们造出来的蜂蜜里,有死蜂,有蜂巢,有甜味,又浓稠,越是那些买“深山野蜂蜜”的人越是不懂,骗他们很容易。
针对此事,我写了一篇微博:“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上帝说,我们要吃原汁原味、带着死蜂的野蜂蜜。于是,带着死蜂和蜂巢的‘深山野蜂蜜’便新鲜出炉了……”上帝是老大,上帝要啥,便会有啥!
有人需要,就有人生产,带死蜂的蜂蜜,生产出来又不难。但为什么消费者相信带着死蜂的蜂蜜,就一定是真蜂蜜呢?你们以为造假的人傻?他们造假时,不会扔两只死蜂进去?
造假的技术已经突飞猛进到21世纪,而鉴假的技术还停留在原始社会,总之说,杯具了,你们!
还有让你们更吃惊的!
■卖饲料还是卖假蜜?
再回头来看《蜜蜂杂志》年第10期上的那篇广告。广告是卖“蜜蜂专用糖”,叫“蜜源牌蜜蜂养殖专用糖”,大哥,你咋不叫“假蜜牌蜜蜂养殖专用糖”?
这个糖,从广告的图片上来看叫“高还原糖”,还原糖即是指葡萄糖和果糖,蜂蜜的主要成分就是这两种糖。来看看广告的内容吧(计量单位省略):
本品理化指标:浓度≥42波美度,果糖和葡萄糖含量≥65,蔗糖≤5,活性淀粉酶≥2。
安全指标:铅≤1,锌≤20,四环素组抗生素残留≤0.5。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大肠杆菌≤30,致病菌(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不得检出。
拜托,大哥,这哪里是“蜜蜂专用糖”,这简直就是“造假专用蜜”,来看看蜂蜜国标中,这几项的要求:
理化指标:一级品浓度≥41.6波美度(个别蜜一级品要≥40波美度),果糖和葡萄糖含量≥60,蔗糖≤5(桉树蜜、柑橘蜜、紫苜蓿蜜≤10),活性淀粉酶≥4(荔枝蜜、龙眼蜜、柑橘蜜、鹅掌柴蜜≥2)
安全指标:新国标GB-中,铅含量没做规定(老标准GB-中铅含量规定是≤1),锌≤25,四环素组抗生素残留说得很含糊,但老GB-中对四环素组抗生素的残留列出的指标是≤0.05。
微生物指标:新国标GB-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30,致病菌(指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0。
细对比你就发现,这个高还原糖,在个别指标上还高于蜂蜜的国标要求。其实,它等于告诉我们,用这个饲料当蜂蜜来卖,几乎没有问题。
■这两个指标没问题
读者会发现,有两个指标,是低于蜂蜜标准的,但这两个指标在用此饲料造假过程中,是否有影响呢?
1、活性淀粉酶
高还原糖的指标是≥2,多数蜂蜜的指标是≥4,个别蜜种≥2。这个会成造假障碍吗?当然不会,新采下来的蜂蜜淀粉活性酶能达到17或18,稳定下来之后,这个数值在10左右。也就是说,在这个高还原糖中添加适量的真蜜,就可以将活性淀粉酶值拉高,以促使这个高还原糖可以通过蜂蜜的国标检测。唉,有啥办法,谁让国标把指标定这么低呢?
2、四环素组抗生素的残留
高还原糖是≤0.5,蜂蜜国标要求是≤0.05。我的第一想法是,这个广告的数据搞错了,或许它应该就是≤0.05。姑且认为这个数值不错吧,那又能怎样?
各地工商和质检部门对蜂蜜的检测,用来鉴定真假的检测,几乎从来不涉及抗生素,超了又如何?即使超了,也一样不会被检出,除非某人较真,拿这个专门去做一下抗生素的检测。我还要问,国内的蜂产品企业,不说小厂,就说那么十大品牌,有几家做过这种检测?有吗?
好,再退一步说,抗生素超标,只证明蜜不好,不能证明假。抗生素超标,你也吃不出来。而且很多蜂农生产出来的真蜜,本身抗生素就是超标的,不一样被当作“原始的”、“未加工的”、“自家蜂场”的好蜜,卖给广大消费者了吗?
反正这两个指标,不影响造假界的广大人士用此“蜜蜂专用糖”造假蜜。
■可意会不可言传
你说他们是卖造假蜜的原料,人家做广告的肯定不乐意——凭什么说人家卖假蜜原料?这个高还原糖就是可以作蜜蜂饲料的,做饲料有过错吗?他人拿饲料造假蜜,那是造假的人的错,不是卖饲料人的错。就像杀人的武器,武器本身并无对错或善恶,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怎么来用它。
但是,这种广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样的广告,养蜂的人,或稍懂一点蜂产品知识的人,一看就懂,就很明白:这个产品可以用来造假蜜,而且是非常合适。
我搞不清这个高还原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糖?跟玉米糖浆或大米糖浆是什么关系。广告说:“专用糖是我公司引进日本养殖技术根据我国蜜蜂生殖发育和生产规律研发的以叶蜜、多种单糖、微量元素加工而成的专业糖饲料。”“专用糖以蜂蜜为准,最贴近蜂蜜成分,是目前蜜蜂营养最丰富的糖饲料。”
既然是这样,我还是搞不清,这种以糖和微量元素配制成的饲料为什么还会含有抗生素?又加进去了什么药吗?为什么要加药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在这广告里的第4条“还原糖是怎样使用的?会不会影响蜂蜜质量”一问中,销售者回答:“结晶还原糖可先用热得快或其他方法加热解晶,没有结晶的还原糖可直接加水30%稀释饲喂。……可取蜜前2-3天停止饲喂,少量残留不影响蜂蜜质量。”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1、这种糖用来造假,造出来的假蜜是可以结晶的,这否定了以糖浆造假不会结晶的说法。假蜜一样可以结晶。2、取蜜前停喂,少量残留不影响蜂蜜质量。那么取蜜时,同时喂这个糖呢?或者一直喂就这个糖取蜜呢?产出来的糖水蜜一样可以达到蜂蜜国标要求。这样喂出来的糖水蜜,虽然检测不出来,虽然消费者也吃不出来,但它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真蜂蜜了。
至于假蜜也结晶,我便想起去年在淘宝某四皇冠店买的结晶的洋槐蜜了,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的,没有花香味,不涩喉,没有蜂蜜的味道。
■鉴定假蜜有多么可笑
那么就以现在这种“高还原糖”来造假蜜,我们来分析网上的鉴定办法有多么可笑:
1、流动性:波美度42度,流动性很差,完全符合网上的好蜜“流动性差”的要求。
2、滴卫生纸渗水慢:都42度了,渗水快才怪呢。
3、拉丝:可以拉成丝,也可以回成珠,完全没问题。
4、结晶无颗粒:这个主要成分也是葡萄糖和果糖,蜂蜜的成分也是葡萄糖和果糖,蜂蜜能结成什么样,它也能。
5、烧铁丝:主要成分和蜂蜜相同,蜂蜜烧铁丝没有灰烬残留的话,这个也不会有。
6、闻味:简单了,加点香精,虽然不是自然的香味,但除非高手,吃不出来。
还有什么用碘酒、碱水之类的方法,大多也不靠谱,你想想,蜂蜜中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这个高还原糖也是这个成分,而且各项理化指标都还接近,你能把这个鉴定出来假,那基本上也就等于说你把某个真蜜鉴定为假了。
当然,还是有办法了,靠经验、口感,靠多方面的综合考量,这个,不是一般的消费者能够把握的。而且,即使经验丰富的老蜂农和专家,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远比你想象的多
蜂场的蜜就真了?皇冠店就真了?检测了就真了?现场摇出来的就真了?
目前中国的情况,要想喝好蜜,是一件风险挺大的事情。蜂农,加工企业,销售商,一个环节没管好,假蜜就进到你嘴里。每个环节的人,都需要有道德,也需要有经验,有把关的能力。
谁知道你在淘宝上买的,喝了多少假蜜?有人说是自家蜂场,有人说是从蜂场里收购的,不管来源是哪里,不想把关或没能力把关,都经不住把假蜜送到客户口里。
诸如某些商贸公司做的产品,他们去收购蜂蜜,会收来什么样的蜜?没经验没知识,更不会拿去检测——它们在淘宝有很大的销量,就得靠低价,一旦检测,价格就高上去了,如何争夺那些喜欢低价的顾客?
经验、知识和对产品的把握能力,对做好一个产品,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蜂产品来说。
食疗养生坊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