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广州
绿油油
印象中的广州是绿油油的。
这是我对广州的第一印象,也是至今为止最深刻的印象。说实话已经忘记是十五年前还是十六年前第一次来广州的旧事了。一下飞机刚出机场,就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绿油油直接闯入眼中,要知道上飞机前满脑子还是北方那种混杂着黄色,灰色和黑色粉尘的天空,包括那些光秃秃,孤零零,在西北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柳树,槐树和白杨树。而在这个岭南名城里面,一切都不一样了。第一次见到了魁梧茁壮的榕树,第一次见到了高耸挺拔的棕榈树,以及漫山遍野连名字和植株都没法一一对上号,只记住“青翠欲滴”的各种植物,什么鸭脚木,土沉香,青果榕,铁冬青,单单这些名字就让人觉得一阵幽深静远的绿意扑面而来。若说留下最美好印象的莫过于木棉树了,广州的象征之一。树形优美,枝叶茂盛,不过最令人过目不忘当然是每值花期,那一树一树铺天盖地的火焰花朵,如此之浓烈,如此之奔放,如此之摄人心魄。人说红花还需绿叶扶衬,在广州,我倒觉得是这些红花反倒是满城绿色最好的陪伴。
广州是一座绿油油的城市。
湿乎乎
印象中的广州是湿乎乎的。
岭南多雨潮湿,众所周知,但是真的多到什么样的程度,对于一个北方的孩子来说,只有真的身临其境才有了最真实的体验,那就是湿乎乎,一天到晚,浑身上下,一直湿乎乎!亚热带的城市,常常在酷热的午后突如其来一场倾盆大雨,来的快,去得倒也快,雨势通常都是极为猛烈地,有时候放眼望去,几乎是连成一条直线,充塞了天地之间。这么一场豪雨过后,暑热尽消,特别是被雨水冲刷过的行道树,尤其显得生机勃勃。不过,另外一种广州标志性的天气就没有那么让人愉快了,那就是本地人提起来也会不停摇头的“回南天”。气象原理有点类似江南地区的黄梅天,但时间更早,潮湿程度也是不可相提并论的。曾经有一段时间客居广州,亲历回南天的威力。被子,衣服,家具摸上去全都是湿乎乎的自然不必说,最可怕的是居然会看到一滴滴小水珠慢慢凝结在墙壁表面,然后汇成一条条涓涓细流,顺势而下,可想而知空气中的湿度了。难怪本地人反复提醒,回南天的时候千万不要开窗!因为窗户外面的湿气更大!
广州是一座湿乎乎的城市。
香喷喷
印象中的广州是香喷喷的。
吃在广州,这是中国人,哦,不,这是地球人都知道的真理。在这个美食之都,每个人的胃都得到了最好的慰藉,哪怕一个外乡人,一个过路客,一个流浪者,也许你不会喜欢广州的其他,但很少有人会不喜欢广州的食物。曾经和一个同样热爱美食的朋友讨论,什么样的城市才是真正的美食之都。结论是除了要有符合通常定义下的美食之外,普通老百姓获得美食的难易程度和花费多少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靠着吃米其林过活的。在这一点上,广州完美的诠释了什么是美食之都。比起琳琅满目,花样繁多的大场面,那些街头巷尾令人目不暇接的小吃倒是给人留下了更加难以忘记的印象。无论是竹升面,还是蒸肠粉,或者拌鱼皮,艇仔粥,双皮奶,牛三星,花费不多,味道却是顶呱呱。更不要说最爱的老火靓汤,出差太多太长太频繁,难免会想家,难免会疲惫,难免会心情低落,只有在广州,只要一碗色泽清亮,回味悠长的靓汤下肚,什么样的烦恼都抛却到了九霄云外。哪怕只是一个异乡过客,这碗汤都会让人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好像妈妈做的饭菜一样。
广州是一座香喷喷的城市。
慢悠悠
印象中的广州是慢悠悠的。
有人说,没有广州就没有近代中国。有人说,在这里,什么都是敢为天下先。不过如果真的来到这座城市,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感受。大概是已经经历过太多的惊涛骇浪,广州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倒是慢悠悠,不像帝都那样的贵气逼人,也不像魔都那样的纸醉金迷,自有一番波澜不惊下的大气从容。曾经有一位老广州问我,最爱城中何处?想了想慢慢回答,西关,上下九,沙面,二沙岛。不是天河北,也不是小蛮腰,不是说这些新的时尚地标不好,而是比起来更爱那些骑楼下的老店铺,绿树旁的竹躺椅,宗祠里的香火气,还有那种浸透在骨头里的笃定淡泊。和广州人谈事情,谈的时候总是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但是一旦谈好了,大可放心,一定靠谱。这是不是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
广州是一座慢悠悠的城市。
印象中的广州,是温和的,亲切的,笑眯眯的看着你。当然有嘈杂,当然有混乱,但还是一座来了就会喜欢上的城市,毕竟,吃得好很重要啊!
延伸阅读:
带上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去长滩吧
候机室里的众生画像
在那黄沙飞舞和鲜花盛开的地方
尊严殖民地的背后有什么?
过去三年最幸福的五十件事
黑白影像反映的并不仅仅是故事本身
秋天来了,弄只啤酒鸭吃吃吧
深深话,浅浅说:白先勇的《纽约客》
IloveGuangzhou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