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立冬,
这是否意味着冬天来了?
真正的冬天还有多远?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
四季到此终了,新岁自此孕育。
目前,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北部已入冬,省会级城市中,呼和浩特9月27日早早入冬,比常年提前近半个月。西宁紧随其后,9月30日入冬。哈尔滨、长春、沈阳、西宁、乌鲁木齐、拉萨也在10月上中旬进入冬季,沈阳10月26日入冬,较常年偏晚近10天。
北京、天津、石家庄常年10月底至11月初就会进入冬季,今年经过上周末前后的降温,已开启入冬进程,其中北京已于10月30日入冬,与常年日期一致。
西安、郑州、济南常年11月上旬末到中旬初入冬,南京、合肥11月19日入冬,冬季可谓是近在迟尺了。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说的是: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而这海市蜃楼便是大蛤(即蜃)吐气而成。
立冬期间的冷空气,常常不是大风把这一带山区红叶一扫而光,就是把城里的树也吹成光杆,让人们有一种一下子进入冬天的感觉。立冬的神奇,就像古人“雉入大水为蜃”的美丽想象,把已经走过的春夏秋变成了凝固的风景画,凝聚成了刻在人们心里永远的记忆和珍藏。
立冬风物
1/颛顼元冥
冬为北方,北方帝为颛顼,神为元冥。颛顼是黄帝之孙,昌意之子,号高阳氏。元冥即玄冥,是少昊之子,为水神,辅助颛顼掌管北方玄天。
2/西北风(不周风)
立冬开始才有西北风,西北风不到,阴郁天气不会结束。西北风是朔风,朔是北,朔方是北方;朔又是初,始,朔日就是每月初一。西北风还称“不周风”,“西北不周,方潜藏也”,在潜藏中初始,西北风是对春风的孕育。‘’
3/阳月
冬从十月开始。冬字上面是终,下面是冻,因冻藏而终。但终即始,所以,初冬十月又称“阳月”。古人思维,此月始,阳气相应潜藏,听任阴气在地表肆虐,冰雪盛行,但是正是在阴的消耗中,纯阳安静长养,一岁终而一岁始。
4/暖具
现代暖具中虽有空调、电热毯、地热等种种,但于日本人来讲,围坐在暖桌旁,看电视,吃桔子,成为不可或缺的冬季风物诗。家族代代传承来的习惯,即使在洋式建筑盛行的当下,依旧是未曾泯灭的日常生活习俗。
除了暖桌,火钵也是日本冬季常用的暖具之一,虽然现今的都市家庭越来越少使用,但在偏远故乡还保留着温暖的记忆。火钵的起源是从平安时代中国传入的,到了镰仓中末期才于庶民间逐渐普及开来。
立冬习俗
1/吃饺子
立冬为什么吃饺子?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人们已经逐渐恢复了这一古老习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样的饺子卖得很火。
在咱中国吃饺子的节日真是不少,但立冬和冬至算是其中最为知名的了。老北京人说:「立冬补冬,不补嘴空。」这补冬的规矩便是吃水饺,味道既同大白菜有异,还要蘸醋加烂蒜吃,才算别有一番滋味。饺子两边翘翘,中间圆鼓鼓,看起来就像是人的耳朵,所以这饺子也叫「娇耳」。因此一句「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便为吃货们吃饺子提供了最好的理由。
2/吃烤肉
按照老北京的讲究,贴膘最不能错过的就是炙子烤肉。
北京人的烤肉,当然跟韩式的不同,甚至不能用“烧烤”二字简单概括。它特指一种用横横竖竖的铁条钉成的圆板,北京人叫做“炙子”。炙子下面烧着劈柴,通常是烤鸭用的那种松木或者果木,为的是在烧烤过程中增加肉的香气。等炙子烧得慢慢烫起来的时候,在上面刷一层油就可以烤肉吃了。牛肉或羊肉要切成薄片,用葱姜、料酒等作料提前腌制好。烤的时候直接夹起一片肉铺到烧热的铁炙子上,不多时就能听见羊肉片带着油花滋滋作响,香味也随之飘了出来。炙子烤肉还真有两种吃法。
上面说到的那种叫“文吃”,以前是穿着得体的文人墨客吃烤肉的方式。所谓“武吃”,就是几个人站在炙子的周围(炙子通常要比“文吃”的尺寸大出几号),一只脚踩在条凳上,左手托着装佐料的小碗,右手拿着一米长的筷子,就着白酒,拉开架势,边烤边吃。
3/饮冬酿酒
冬酿酒除了“浊酒”、“杂酒”等俗称外,还有“秋露白”、“十月白”、“杜茅柴”、“竹叶青”、“丹桂黄”、“玫瑰红”等雅称。其中后三种可能与冬酿酒中添加的食材有关。其中“丹桂黄”很有可能就是如今苏州地区仍然十分流行的“桂花冬酿酒”。桂花是苏州市的市花,苏州园林也常以桂林构景。
中秋时节,人们将盛放的桂花采集腌制,便可制作桂花糕、桂花芋苗、桂花元宵等节令美食。此外,再就是酿制桂花冬酒。如今的桂花冬酿酒已不是百姓自家酿造,而是酒厂出品,因此更加清香纯净。冬游苏州,小酌两杯节令美酒,更能体会到江南的旖旎风味。
4/吃咸菜
在古时,这咸菜也多是冬日无新鲜蔬菜时来制作食用。
北宋《东京梦华录》里就记载了汴京人在立冬时,忙着准备冬菜的情景:“是月立冬,前五日,西御园进冬菜。京师地寒、冬月无蔬菜,上至官禁,下及民间,一时收藏,以充一冬食用,于是车载马驮,充塞道路。”当天寒地冻,人们再也寻觅不到新鲜食物,一缸子咸菜便是漫长苍白中最为深刻的味道。
立冬养生
立冬之后,养生应以“养藏”为原则,主张补肾藏精,养精蓄锐;预防“五寒”。
1/宜多吃
多吃主食,适当吃羊肉、鹌鹑和海参。
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
“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温补、小补、大补,万不可盲目“进补”。
2/宜吃苦
冬季在饮食养生方面,中医学认为应少食咸,多吃点苦味的食物,道理是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从祖国医学五行理论来说,咸胜苦、肾水克心火。若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这样就能抗御过亢的肾水。正如《四时调摄笺》里所说:“冬月肾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养心。”
3/预防五寒
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
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
防颈寒穿立领装挡风寒
秋冬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专家介绍,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穿立领装不但能挡住寒风,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好处。
防肺寒喝热粥散寒
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专家称,症状较轻的,可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两天。
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
专家介绍,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防脚寒常做足浴
足浴要注意3点: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最后要注意的是,以上3点做完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另外,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
转眼间,忙碌的一年就要过去了。
李白在立冬这天说: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冬季的寒冷把诗仙都冻得不想写诗了。
勤劳了一年的我们,明天也允许自己稍稍偷点懒吧。
撰文
木灵江
编辑
Luca
图片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