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经给大家在复习的时间、内容规划方面的干货分享,更有+高分学霸的经验分享,全文字数+,看了的都说好!
P1
时间规划
开始永远比迟疑早。
从现在你看到这篇文章至12月份还有近十个月,这十个月是考前你的全部时间,过一天就少一天
.2-.3/4
开学前
了解考研咨讯
整理背诵材料
.4-.6
上课、期末考试
执业医师阶段性考核
.6-.9
毕业实习、四六级
.9-.12
填报志愿、现场确认
我个人不提倡用笼统的"三轮复习"这样的概念规划,科学的规划是在有限时间内填补自己与目标院校的距离,这个需要提升的空间?剩余时间=复习的分配,把握开学、期末、四六级、实习这几个大的时间节点,在时间和心理准备上做出预留,参考但不拘泥他人经验,每个阶段清晰自己的定位,提升了什么、哪里是弱项,适时做出调整。
永远记住各个阶段复习目标的确定、进度的调整是个人程度与目标院校决定的,和身边不同程度、不同目标的同学比较进度没有太大参考价值,一味追求几轮复习只会让自己乱了阵脚,过于死板。
在昨天的推文中,给大家参考了利用模拟卷整体估测学习程度的一种方式,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看一下。考研备考丨这样做,先人一步
在下面的复习内容规划方面,为大家讲解怎么细致把握学习程度。
P2
内容规划
根本
回溯课本
课本的重要性不用过多赘述,可是该怎么利用课本、怎么做笔记是一个初期备考没有概念的问题。
我的建议是专业课的学习遵循"从粗到细"的原则,也就是看目录。了解这本书都是讲什么的,为什么这样划分,不是把目录、课本或者重点背下来,按这样的思路接着把每个大的章节、单独的某篇捋下来,把握内在逻辑去串联重点内容,此外,再结合历年真题在课本画出重点考点,对所有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也就是细致地划分知识点性质,将纯记忆性的内容一并整理清楚,越早背熟越有利于后面的复习,所谓的一轮复习最主要的部分就是这样的打基础,不背熟弄懂五轮复习也没用;检验方式就是说到一个知识点,能够准确、快速反应这是哪个科目、第几章什么位置的内容;看到题知道想要考察的是什么知识点,这才是真正的掌握知识点。
原则
把握大纲
考研大纲是对考察内容的规定,对课本知识点的高度概括,结合真题横纵向研究,可以更清楚地掌握考试重点的变化。另外有的同学考虑会不会有超纲题,这个问题在已经熟练掌握大纲知识点之后可以再考虑。
技巧巧用资料
我个人认为在脑海中能形成这种逻辑串联或者默写下来比抄书做笔记更有效率,想整理的笔记之前可以先去网上搜索,可能有前辈已经整理好了,这会省下很多时间精力,好刀用在刃上。但这不意味着过度依赖资料,最主要的还是课本、真题和脑子(给自己插播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