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历潮汕端午节习俗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08569.html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纪念孝女曹娥,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三、迎涛神,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太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四、龙的节日,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端午节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

  潮汕端午节习俗

祭祖先

可能很多人过端午节时都会想起屈原,但潮汕地区,我们这天不单是用来纪念屈原,同时它也是做为我们纪念自己逝去亲人的日子,在这天,我们会像清明节了一样,对自己的亲人进行纪念,以勉怀他们生前的事痕,让生者更明白今天平定的日子来之平易。

悬五瑞

  潮汕人家,端午相沿要在门楣、门环以至屋檐下,悬挂一束束用“红头绳”系扎着的艾草、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共合为五种称“五瑞”。旧俗传为“合五”以招屈原之魂,其实,古代潮人先贤是针对“恶月”瘟疫猖獗而采取的防疫保健措施,意在驱瘟辟邪。现代药学研究认为,艾叶含有挥发油、鞣酸、氯化钾等药物成份,其中所含的苦艾素具有较强的杀菌和抑菌作用,还能兴奋血管收缩中枢和运动中枢,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之效。潮汕古代医家通过实践认为:潮人端午以艾、蒲悬挂门户,禳毒菌,杀媒虫、化湿热,辟秽浊,祛邪魅,保康宁,益寿延年是有医药科学文化的。

赛龙舟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潮汕就有《保贺儿婿抢头标》的民歌生动地反映潮汕民间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风情。潮汕水乡,江河交错,池塘遍布。岁逢端午,龙舟竞渡。锣鼓喧天,旌旗招展,划桨如翼,竞夺锦标,万人空巷,泼水助威,热闹非凡,潮诗《端午赛龙舟》云:“端午云开阵雨收,万人江上赛龙舟。心随鼓点声声急,忘却屈原当日愁。”这是诗人描写人们观看赛龙舟的真实情景。潮汕的龙舟分为两种:有“真龙”和“假龙”。“真龙”,有龙头、龙颈、龙身、龙尾,龙船全长20多米,宽1.5米;设15对桨有30人,打鼓、敲锣、泼水、舵手各1人,共34人。“假龙”,通称为辑船,船全长10米,设5对桨,有10人,打鼓、敲锣、泼水、舵手各1人,共14人。

龙须水

龙是我国最为广泛的图腾崇拜之一。民间传说五月五日为龙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使人身体健壮,能治好疾病。故这一天人们喜欢挑“龙须水”也就是龙舟划过的溪水回家贮存、食用。说是“龙舟水”经久不变质,格外清甜,饮后能消灾祛病保平安,妇女用它洗头还能治头风。这种习俗,方志也有所记载。民间还认为,端午日的雨水也为“龙须水”,用陶瓷瓮贮存起来,日后喝“龙须水”能治好疑难杂症,并且是贮存时间愈久愈灵验。

  潮汕当地还有一句俗谚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旧棉衣,这一天是五月初五,刚过了春寒,大地始暖,过了这天之后,进入盛夏,气温自然高了,也热了。大家都要用薯粉加黄枝汁搅拌成的粽,表示食后身体会更加强壮。

食裹粽

食粽是端午节当天的主要食物。潮汕的裹粽主料采用的糯米,必须颗粒饱满、制作时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5到6个小时,捞起后放在竹筛晾干,次日下锅用猪油炒后,加适量上等鱼露,再炒至米粒晶莹透亮,油香润滑,再用香菇,花生仁,猪肉,甜豆沙制成,根据个人的口味爱好可以有咸有甜,用盆盛装待包上竹叶就是上好的粽子了。这也是端午节的传统食物,但是在潮汕地区,在这天我们还会吃更外一种传统食物,在我们这边称之为积粽,它是一种用糯米与植物汁做成的粽子,而在这天吃积粽有暗喻来年行好运之意。

吃栀粽

潮汕端午节还有吃栀粽的习俗。栀粽是潮汕特有的,它是用栀子(俗称黄枝或枝子)捣碎后浸泡去渣,将黄色液体渗入蒲姜碱液,再渗入糯米粉浆中,搅匀后倒入铺奠裸布的竹粽黄色,能助消化,增食欲,祛疫病。

  潮州凤凰端午食“枕头粽”,是凤凰特有的习俗。枕头粽因形似枕头而得名,虽也以糯米为原料,但其制作方法和渗入的液汁,却绝无仅有。枕头粽的制作非常精细考究。首先要从当地山上采来诸如鸭脚木、埔荆之类的小灌木,烧成灰末,掺水搅匀、滤出,使之成为碱液后,再把精选的糯米洗净浸于其中,隔24小时以后,糯米变成金黄色,再用加工漂制的竹叶包扎。这种竹叶是从高山采下来的白竹之叶,经煮后放进小溪中让活水冲浸,去掉杂质,直至竹叶变得柔软,洁白透明。经包成枕头形后用芦苇丝缠绕捆缚再放进锅鼎熬煮10小时以上。枕头棕色泽金黄,光滑柔润,既可见米粒状,切开则似粉粿.吃时蘸粉糖,软而不沾,甘甜可口。糯米经这样处理后,不仅暖胃补中益气的作用更明显,而浸植物碱之后能除肠毒,治疗尿频。若把粽烧煅成炭,还是小儿食积之良药。

凉粉粽

端午节旧时潮州等地还有吃凉粉粽的,凉粉粽是用薯粉等制成面条状的粽,吃时再加上糖。

服药膳

潮人把五月节视为除虫驱病的“圣日”。除了插艾蒲,沐药浴外,还有其他一些服药膳的习俗。饶平一带,端午节“各家于鸡鸣时,取井花水浸蒲艾,务足一日之饮,云引年之意也”。澄海、潮安一带,是日中午有吃真珠花菜(即白苞蒿)的习俗,据说可以除去腹中毒质。小孩子吃使君子炒蛋,消疳去积;老人服用谷精子瘦猪肉汤,有明目保健作用。

端午序属初夏,蚊虫繁生、人易被感染生病。据传,端午这天是龙抬头喷发龙须水于大地青草的时间,所以在昔时,人们要上山采一些草药,如金银花、麦冬、天冬、山葡萄之类回家备用,以除疾病。据说这时采的草药比起平时得来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另外,上山采青也可以多吸取大自然的清新空气,这对身体健康本身也是十分有好处的。

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分享网络素材,阳光编辑整理配图,音乐

▼往期精彩回顾▼姑嫂鸟与杨梅花守住家园,保一方平安《阳光之家》新年祝福防火严抓,青山常在金菊花开庆华诞(汕头市区第33届群众菊花展览)美哉汕头---与国旗同框、向国旗敬礼!守初心,下乡村,送义诊好男儿,当兵去(送新兵)行动起来,防控“登革热”麻叶爽口唇齿留香舌尖上的美味一一杨梅悠悠森林情,寸寸防火心己亥年外輋村珠珍娘娘诞辰庆典(十周年一次)掠影垃圾入桶,美化家园来自胡伟群(阳光之家)的新春祝福

难忘战友情、千里重相逢(一周年重新发表)

一辈子的情谊一周年重新发表

游潮阳古雪岩

情系村民温暖满庭

后埔书院揭牌仪式暨书法家摄影家写春联送万福

《阳光之家》新年祝福

外輋姜薯

爱心明灯照亮村庄

外輋村谢神掠影

心情随笔(汕头市区第32届群众菊花展览)

带您逛逛汕头《中山公园》菊花展览(第31届)

60种超经典潮汕小吃大盘点,一定不能错过(马上收藏)

汕头百货大楼(南生贸易公司)的故事、

朴籽粿(潮汕粿品之一)

潮汕栀粿(潮汕粿品之二)

潮汕酵粿(潮汕粿品之三)

潮汕甜粿(潮汕粿品之四)

游梅州千佛塔寺、客天下、白宫河(小云水谣)

游潮阳东山曲水流

《阳光之家》新年祝福

《阳光之家》开通四年感言

游独具“侨批文化”特色的“西堤公园”

汕头中山公园

感恩母亲、孝敬父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jiaomua.com/ymjg/38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