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千里迢迢,也抵不过他乡缘分。
红尘过客,便只留一程,足矣!
我常听别人说:人生在世,要么阅读,要么做有意义的事情。
........
我不知道有意义的事情有那些
但是看到她们
心中的他乡缘分又再次燃起。
机缘巧合
像往常一样刷朋友圈,看到HM分享的一则田园义工活动,点开一看,美丽乡村花园村、园林规划设计这些字眼瞬间吸引我,带着实习实践的私心,意识驱使我查阅花园村相关信息、报名并约F君姐(廖阜筠)结伴而行,一同前往。期间也因为工作的事情犹豫不决,还和一家实习单位爽约。但个中琐碎终敌不过他乡缘分。
(我从南京学校出发,F君从家乡郴州出发于惠州站汇合)
(花园村幸福农场)
工作那些事儿
一开始就很明确自己来农场目的,作为一个农场规划、设计、民宿改造的实践与学习,是此次活动的初衷,也是打败其他推辞理由、打退堂鼓的最大动力。
(从南京至惠州博罗再至横河镇,.5公里,一路疲惫,但是到了农场一切顾忌与劳累都抛到脑后了。)
(花园村.幸福生态农场)
晚上开会,农场负责人叶老师安排了具体工作事宜。除了安排每日在田间劳作2小时外,其余工作表示设计创作,对农场接待中心进行改造设计,包括儿童游乐场地的设计,院前景观设计,门前水系生态系统的处理以及朴门菜园设计。
(为青蛙、蜻蜓、小昆虫预留的生态水池,希望形成一个完善的生物链;这些小嵌石为了青蛙能更好的跳跃,为其他生物更多的在栖息地过渡,充满自然伦理;菜园很多细节都体现着朴门永续的理念)
(菜地水渠)
在农场生活了15天,工作状态可分为两个时段。前面近一半时间,叶老师出差北京,农场除了我和F君姐,还有叶姐、小鲁哥、小罗哥。这个阶段主要是适应熟悉环境、下地劳作、辅助叶姐的日常工作,比如种花、修剪树篱、早晨帮菜农打包要配送的菜、接待客人、整理客房等;设计工作则主要测量设计用地数据,并作前期的分析。前一阶段的农场生活更多的是体验田园乐趣,特别是小鲁哥在,他就像孩子王带着我们寻找童年的快乐,到菜园摘菜、到鱼塘钓鱼(然而并没钓到)、下雨去小溪捡螺丝、在河边采假薏米、到后山砍柴、带我们玩吹泡泡、给我们做煎饼、教我们整理客房自己最后成了监工(嘿嘿,justkidding)??????
(嘿哟嘿哟挖地中)
(周末客人来之前自己体验了一把吹泡泡)
(抓到一只绿化工)
(体验下地除草的感觉,哎呀,好累)
(采摘的假薏米,最后串成装饰品了)
(雨中捡螺丝,我就说木有木有,F君好执着一直盯着水里看,后来终于找到小小一只)
(打柴,童年的记忆;想起了小时候爬树砍柴的情景)
(左图:F君姐点名要吃我炒的酸菜,受宠若惊。右图:F君姐刀工了得)
(挖地时和菜农大哥闲聊,他告诉我们这种植物的汁液可缓解蚊虫叮咬,可是它的学名大哥也不知道,求解)
(这是菜农大哥采的鱼腥草,又叫折耳根;根叶皆可食用和入药,营养价值较高;入药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后一阶段,叶姐回公司、小鲁哥也走了。叶老师出差回来,同时又添了一个来自惠州的小伙伴小强,来自杭州的施姐姐,以及一直致力于推动社区营造的社会工作者邹老师,壮大了我们义工队伍。后一阶段农场的工作兵分两路,一是我和F君姐继续负责园林景观设计,这个阶段进入紧张作图阶段;小强、施姐姐、邹老师主要负责儿童、亲子等活动的策划,思考如何挖掘农场现有资源、特色以及村庄文化以及历史文脉,为儿童、亲子们开设自然课程寓教于乐,体验和感受村庄文化,让农场发挥最大价值。
真正的专业实践工作是对农场接待中心进行设计。初期想象结合屋顶花园做。后来叶老师解释客房不够有加建的可能。于是暂不考虑屋顶。场地尺寸量了好多遍,总是有遗漏的小细节。量地过程发现尺寸估算能力太LOW,经常引发我和F君姐争执不下两人又抡起皮尺蹭蹭蹭跑过去证实尺寸的事儿。初期只有一台电脑可用,因此前期工作进度较慢。后来小强宝宝雪中送炭,奉献了他的电脑,后面作图和排文本才加快了进度。
(量地工具)
(总平面图)
同贾老师、义工小伙伴还有小陈哥一起交流后,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比如儿童游乐区考虑儿童的洗手问题、雨天农场的户外娱乐问题、雨水花园的系统性问题等;在设计之初对造价的考虑以及对原场地保护也局限了我们的思维,因此在做设计时还是比较保守。时间原因加上两个人的能力有限,设计工作与最初的任务有差距。其实,每次去农场菜地里采菜,或者去村庄跟随叶老师邹大哥出门考察采风,都会思考一些农场景观提升的问题。比如农场标识系统的完善、果树的种植、屋顶花园设想、停车场的设计、菜地隔离带美观问题等。当然,最终这些都还停留在脑海里只有些初步的想法而没有落实图纸,有点遗憾。
在农场的日子,名义上是工作,但更真实可感的是体验、学习新知识、认识了更多的有梦有情怀的朋友、用心去做生活的点点滴滴,也让自己有了更多发思考。幸福家义工行,遇到很多人,发生很多事。一点一滴,点点滴滴,记忆很厚,也被这里所有认识的人儿打动,或是他们的热情、或是淳朴、或是信任、或是包容关爱、或是智慧是教导??????第一次见到农场顾问小陈哥便穿着筒靴和F君姐在菜地里听他讲生态讲效法自然讲农作物的故事听得一愣一愣的;民生科技的帅哥美女来农场进行有机认证对蔬菜水质进行检测时一路跟随围观他们检测过程和他们相聊甚欢;张村长带一行人来农场考察和他们聊义工聊乡村发展聊农业最后又受邀到张村长家做客参观农村文化的一石一木;每天能吃到没施肥无农药的原汁原味的蔬菜和小红薯都会很开心;叶姐小鲁哥走后留下我们三个义工(我,F君姐,小强)在农场看家,自助午餐时发现厨房没油无奈万分时却被热心淳朴的菜农大哥菜农姐姐送的一碗油感动不已;在细雨弥漫中叶老师带着强大的义工队伍进入茶山探寻村庄水源在山上享受绿野仙踪的感觉,呼吸空气中满满的负离子;心心念念殷殷切切盼望的贾老师第一次见面就给我们带羊排涮火锅吃得不亦乐乎并听聊农业聊景观聊情怀聊恋爱经,最后走的时候还不忘给我们一个温暖的拥抱;探访小关团队创业的农场看到他们的艰难与乐观、坚持与梦想,心中为之动容。
(在路上,农场的有机认证)
(小陈哥哥正在给我们讲解地里土豆生长的问题;由于土壤太薄,生长的土豆翻出土外见光变绿而不能食用,建议覆盖厚稻草补救)
(采摘的黄色圣女果,sweet)
(叶老师带我们一行人爬山探水源,一路听村庄故事听客家起源听得很嗨)
(空气微量清甜,茶山上刺杉结的露珠剔透晶莹)
(绿野仙踪,满满的负离子)
(山中清涧,美cry??????)
(涮火锅部分食材)
(喝红酒听前辈的经历,听前辈的智慧)
那些人那条狗
叶姐
和一个人的初期对话,并不能深入了解一个人。对叶姐的了解,是经过几次客人来访从她的接人待物,谈吐举止中慢慢的感受到,叶姐是一个善良有修养有内涵的人。一次是来农场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人员来访,一次是他相遇平台的小关和木子特地来看访我们。在生活上,关于饮食,叶姐很会做饭,很讲究养生,饭菜清淡还是让我们欲罢不能。就像F君姐说的,自从来这饭量就大了。关于房间冷不冷、出门带草帽、提醒我们晾晒衣服,都很细微的关心我们。和叶姐的相处在刚开始熟悉农场叶姐就离开了,可惜和叶姐的一程太短暂,好多想吐露和学习都来不及。
小鲁哥
一开始以为,小鲁哥是接待中心的厨师。小肥小肥爱吃煎面。可是后来发现除了煎面,一连几天都是叶姐做饭,周末客人来也是叶姐掌厨。哦,小鲁哥也是过来帮忙的。在这里和小鲁哥几天的接触,感觉小鲁哥就是一个孩子王,带着我们去田野摘菜、去后山打柴、去池塘钓鱼、陪我们去小溪抓螺丝一无所获却帮我们刷了一堆假薏米回来,教我们吹泡泡、给我们买零食、陪我们熬夜画图!!偶尔会跟我们贫嘴,我们炒菜又一脸鄙视,吃饭的时候欺负我们让我们多喝酒。可是,真正走的时候又讲真了,说多么好的妹妹们,舍不得。才和小鲁哥混熟了,他又走了。后来想一想,农庄真的就像一个驿站。来这的人们走了,又会有新的面孔过来。多少人只是过客,人生路只留一程。
(周五大家一起打扫,为周末迎接游客做准备,叶姐、小鲁哥、我们working??????)
(小鲁哥,无饼不欢)
叶老师
传说中的农场主,来农场的最初联络人,也是这次设计实践的交代者和指导者。叶老师第一次打电话过来询问具体情况时,就感觉到叶老师是一个做事有条理和原则,待人友善的人。刚到农场,叶老师由于要出差,当晚把具体的工作提前给我们安排好了。一个星期,适应了这的一切,设计工作也进入正轨。后来,叶姐走了,罗大哥,小鲁哥也走了。叶老师安排我们三个小伙伴照看农场,饭食自助,并一再强调我们辛苦。偌大的农场,交给三个新来的义工,深感叶老师对我们的信任。叶老师出差回来第一天,早饭中饭都是小伙伴小强下厨,中午叶老师问我们自助饭食ok否,会不会感到委屈,虽然大家一致觉得做饭很有趣,但晚餐叶老师主动说要给我们做蛋炒饭。饭后撑到爆,有图为证,叶老师不仅能细心考虑体贴我们,做饭还很棒!
(叶老师做的炒饭,超棒!!吃了两碗)
和叶老师相处越久,越能发现叶老师知识渊博、懂得很多,同时也是一个勤勤恳恳的农业实践者。很能从细微处考虑农场的发展,能和菜农、村民、村委相处融洽打成一片协调农场的工作,能同深入感受村庄生活与文化挖掘特色,能积极引入一些新鲜元素为农场发展打开思路,能做后期视频能写策划文秘工作同样不粗糙。
小强宝宝
萌萌哒,擅做饭,没错,他就是我们农场后来者义工接力的小强童鞋。惠州人,操着一口深广口音普通话,他的口头禅“没错”被我和F君姐玩坏了。小强是第二批义工,纯正理科暖男一枚。厨艺很赞,很会做饭,自从他来之后我们与锅勺打交道的次数就少了。我们在会议室做项目常常会传来小强的开饭声,随之而来的则是厨“哇”声一片。当然了,除了做饭了,小强还会策划活动还会下地劳作还会和我们一起疯还会串珠子还会和F君姐互黑。临走前,和我们一起窜珠子留作纪念,离别不舍。
(小强宝宝做早餐)
(厨师VS监工)
(小强的成果,有机蔬菜配好厨师,不辜负美食,不辜负营养)
(临行前小强帮我们赶窜珠子作纪念)
贾老师
农场boss,对农业颇有情怀,设计行业(服装设计)出身。在农场半个月,一直期待贾老师驻扎农场几天和贾老师沟通与学习,把农场的设计工作更好的推进。由于生病缘故,最后只在农场驻留一天。来之前就听叶姐叶老师说过零星关于贾老师的故事,非建筑出身农场接待中心的改造,亲子活动的策划,农场经营等。当时心里就想,贾老师好有情怀,多才。项目临近结束,终于见真人。虽然时间很短,和贾老师的直接交流较少,但是在大家一起吃饭一起自助火锅一起海聊一起听邹老师的社区讲解一起分享交流的过程,感受到贾老师的一种气质和气场。跟我们未入社会工作的学生没有距离感,跟我们聊农业聊景观聊生活甚至跟我们分享她的恋爱观,谈吐从容,见解实在。贾老师,一个有故事的人,可是故事我们只听了了冰山一角。
小陈哥
农场农业顾问,10年湖南农大毕业。毕业后不顾家人和经济压力,自己创业做养殖业。两年后到深圳,兜兜转转最后在深圳西丽高尔夫球场为老外老总种菜,做着一份自己热爱而满足的职业。周末为农场做农业顾问,负责把控作物的生长病害、种植计划、种子采购等。标准的不标准普通话,很勤快很热爱农业。主张朴门永续的生态农业,自然农法;一同与他在菜地里考察时说的最多的就是不打农药,不施无机化肥,通过利用有机腐殖质培土,为土壤中微生物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达到生态平衡,从而为作物创造一个土壤疏松肥沃的生境。生态达到平衡,虫害受到抑制。总之,小陈哥是一个充满人性化坚持职业操守的农业专家。
(雨中为我们讲解蔬菜覆草的重要性,覆草其一为防杂草,其二也为微生物营造良好的微环境)
他乡遇团队
他乡遇团队,其实也是新农世纪农场团队,一个由几个充满理想的刚毕业大学生通过众筹方式筹资的农场创业团队。他乡遇是新农世纪农场旗下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