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产业扶贫奠定幸福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最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近日,记者来到电白区望夫镇田面村,一到村委会就被一阵阵浓香的花生油香味吸引。原来这里有一家花生油加工厂。该厂是村产业扶贫项目,占地约平方米,主要是收购贫困户及村民种植的花生加工为花生油,产品售往周边乡镇和珠海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在工厂这段时间,我俩学会了加工生产花生油,有一门手艺傍身觉得很踏实。”在加工厂工作的2名贫困户用双手比划着说。如今在这里打工,他俩日常负责榨油和卫生清洁,日工资元。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抓住这一根本,农村经济才能旺起来,贫困户的腰包才能鼓起来。近年来,田面村以党建引领为引擎,加大产业精准扶贫力度,引导和扶持贫困村发展特色扶贫产业,由“输血”救济到“造血”自救,现在像上述两人这样掌握一门技能,实现稳定就业的贫困户,在田面村越来越多,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目前产业扶贫成为了田面村走向小康生活画卷中的主色调。

产业扶贫“造血”助推群众增收

田面村位于望夫镇中东部,是省定贫困村之一,年5月以来由中共珠海市委外办对口帮扶。全村户村民,其中53户贫困户。“想要推动乡村振兴,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就要有产业来支撑。近年来我们集中力量、资金、政策,因地制宜,引导和扶持贫困村发展特色扶贫产业,增强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的产业基础,多举措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让贫困人口从中受益。”珠海市委外办驻田面村第一书记郭启申说。

花生油加工厂项目:

该厂是望夫镇周边唯一一家拥有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用油加工企业,主营太叔牌纯花生油的生产和销售,产品借助合作企业珠海横琴健民优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销售平台,远销珠海和澳门。该扶贫产业项目于年落户田面村后,占地约亩的花生种植基地渐渐发展起来,带动田面村贫困户和村民长期种植山地优质花生,每年为贫困户每户增收元。花生油加工厂日产量加工斤花生,出油斤。种植基地长期有10名贫困户务工,日工资元,保障了贫困户就近就业。目前正筹划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花生调和油的生产线,此外,还计划增加一套小型加工生产线,为周边村民开展来料加工业务,在为贫困户每年持续分红的同时也积极拓展为周边村民榨油服务。

广东喜达粮油贸易有限公司消费扶贫项目:

该项目投入扶贫资金30万元,合作期6年,年收益7%。公司一方面在扶贫村设立购销网点,使田面村及周边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鲁花品牌众多优质的商品,另一方面也积极收购田面村及周边农民的优质农产品,改变以往田面村农民的优质农产品无处售卖的窘境,对于构建长效产业扶贫机制、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和壮大村集体收入产生积极影响。

蜂蜜养殖项目:

利用田面村地处山区的优势,鼓励带动村民和贫困户养蜂,目前贫困户有5户养殖蜂蜜,都是纯正的鸭脚木蜂蜜,鸭脚木蜂蜜是冬蜜之王,今年通过电商平台和进超市、进机关等活动已销售鸭脚木蜂蜜斤。

沉香种植组织化到户项目:

与海南琼香发展有限公司电白分公司合作开展沉香种植组织化到户帮扶项目,投入扶贫资金50万元,合作期3年,其中20万元为53户贫困户开展种植沉香树的组织化到户项目,沉香树相关产品企业保底收购,为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增收元,此外,村集体每年还有1.2万元的分红专门为四类人群定制防止反贫的机制。另外30万做沉香种植基地项目投资,年收益7%,到期返本,进一步壮大村集体收入。“这里上班时间比较自由,多劳多得,也方便我照顾小孩”。在沉香种植基地,47岁的贫困户黎凤娟手里拿着沉香树枝动作娴熟地剥叶。家中孩子尚小需要她照顾,以前一家5口人只能靠丈夫外出打散工养家,生活十分拮据。采摘沉香叶的技术难度小、上手快,基地对工作时间没有严格要求,按件计酬的薪酬方式十分适合当地村民。目前该沉香种植基地已达亩,长期有30到50个村民在基地务工,从事种苗、浇水、施肥等工作,2名贫困户在采摘沉香叶岗位工作,日工资元。通过产业精准扶贫,目前田面村53户贫困户已全部退出相对贫困户,田面村也于年12月退出了相对贫困村行列。据统计,田面村年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为.39元,居民人均年收入为元,田面村人正依托帮扶产业大步走向小康生活。

图文/电白区新闻中心全媒体记者杨腾飞赖广昭

--------------------------------

今日电白编辑部

编辑:何梅

初审:李峰

版式:潘宗良

总监:陈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jiaomua.com/ymzl/7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