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丽佳园艺有限责任公司位于西昌的生产基地内,菜豆树、鸭脚木、文竹等长势喜人。这些在广东地区常见的小盆栽植物,如今成功在西昌“安了家”。丽佳园艺总经理翁如深于年11月从广州来到西昌,开始建设面积亩的生产基地,预计四五年内全部完工。目前生产面积1.2万平方米,在建面积平方米,今年年底将达到3万平方米。去年,丽佳园艺小盆栽出厂量约20万盆。
▲鸭脚木叶色深绿
专注小盆栽生产
在翁如深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丽佳园艺的小盆栽生产大棚。各个品种整齐划一,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生长状态。在菜豆树生产大棚里,三四万盆菜豆树植株茁壮,枝条繁密。翁如深告诉记者,在西昌,菜豆树生产周期为4个月,比广州多一个月。但在这里生长的菜豆树枝条更茂密,而且经销商反馈回来的信息是货架期更长。尤其是夏天,优势更加明显。广州产的菜豆树在纸箱里只能存放六七天,而在西昌生产的菜豆树能保存二三十天。在价格上,盆径11厘米的菜豆树出厂价4元,与广州产品价格差不多。翁如深并不急于提升价格,而是要先将产品的质量优势表现出来,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
同样表现优异的还有鸭脚木。鸭脚木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高,叶色深绿,品相非常好。目前,丽佳园艺的鸭脚木出厂价格比广州货高出1元左右,盆径14厘米的产品售价9?10元,盆径11厘米的价格为5?6元。
最令人惊艳的要数矾根了,大棚里叶色各异的矾根品种都表现出了最佳状态。矾根不适应湿热的气候,在广东长势不佳,但西昌气候干燥,非常适合矾根生长,而且产品品质可以与昆明产品相媲美。
当然,并不是所有品种都能一下子适应“新家”的环境,西昌与广东的气候差异较大,在广东地区生产的小盆栽,有的到了西昌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比如有的品种叶片发黄,还有的品种在去年冬天出现冻害。翁如深总结经验说:“这主要是养植经验还不够,还要进一步调整种植方式。西昌空气干燥,在广州的浇水量和浇水方式在西昌可能并不适合,小盆栽生产配套的资材以及适合西昌的生产方式还要继续摸索。”
▲菜豆树枝叶繁密
看好小盆栽前景
为什么要在西昌建基地,这还要从翁如深的从业经历说起。年在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翁如深在广州缤纷工作了8年,从技术员做到场长、技术研发部经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后来,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在广州租了一个档口,开始销售花卉。经过整整9年的经营,规模越做越大,档口的年销售额已经从开店第一年的97万元发展到去年的多万元。
目前,丽佳园艺位于广州的档口面积多平方米,产品以批发为主,主要从珠三角、海南和湛江地区的生产商处进货,合作的供应商有12家。由于翁如深在生产管理上经验丰富,因此他为进货的苗圃做技术指导,在货品的源头上就有了较大优势。再加上他与供应商、客户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合作,销量不断扩大,“丽佳模式”也开始为人乐道。
翁如深把公司取得的成绩归功于这几年小盆栽发展遇到了黄金时期。目前,桌面盆栽在办公室消费和租摆领域中占有很大比例。翁如深告诉记者,他的一位朋友在佛山做银行租摆,有一个27层楼的客户,摆一次花就要4万多盆。香港、深圳的很多客户要求每个月都要换一次盆栽,需求量很大。现在国内的桌面盆栽市场还只是显露出冰山一角,真正的大时代还没有到来,家庭市场还没有真正打开,到底需要5年还是10年的发展仍未可知。不过,从广州批发市场出货量来看,年的销量与上一年相比明显增加。去年,翁如深和广州的几家大户在一起聊天,从每家公司销售系统上记录的月销量、销售额等数字统计来看,平均每家销量都增加了30%?40%,有的增加了50%?60%。
小盆栽市场看好,但这几年的市场竞争也是日益激烈,客户对价格、货架期等要求越来越高。广东地区的许多生产商都开始想办法改良设施,增加了很多投入,一些人开始尝试到其他地区建基地。
▲矾根长势良好
转战西昌
对于丽佳园艺而言,需要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满足客户多方面需求。由于缺乏西南冷凉地区的盆栽产品,翁如深与朋友一起来到西昌,与当地的花卉业者交流,打算拓展产品线,并且从去年开始尝试把西昌的红掌、多肉、文心兰等产品调到广州销售。
最初并没有打算在西昌建基地的翁如深,偶然间看到西昌礼州花卉产业园区的招商电话,他就拨打了电话咨询,恰好园区有一块空地,他便租了下来。用他的话来说,这是一次“顺其自然”的决定。翁如深的想法是,西昌的气候好,可以与广东生产一些有差异性、互补性的品种。而且对于小盆栽的一些常规品种来说,在西昌的损耗率会比广州低一些。建了基地后,西昌便成了翁如深的第二故乡。为了建基地、做生产,翁如深一个月里有20多天的时间都在西昌,在冬季,更是一住就是两三个月。
刚开始在西昌搞生产,翁如深从他擅长的小盆栽开始,目前试种了10多个品种。新棚建设完成后,他将选择适合在西昌生产的品种扩大产量。翁如深计划通过3年时间,完成从尝试、调整到稳定生产的发展过程,把生产理顺。“产品的生产需要有一个周期,产品的市场推广、市场磨合也需要一个周期,并不是生产成型了,项目就成型了。”翁如深说。直到现在,他仍然是边生产边摸索经验。
▲工人装盆
下一步,翁如深计划增加一些其他品种来生产,比如红掌小盆栽。目前,市场上的红掌主流产品仍以大规格为主,小盆径的红掌市场潜力还没有被真正挖掘。从用途上区分,大规格产品往往以组盆、租摆为主,需要植株足够高大、花色足够鲜艳。但小规格红掌以单盆摆放为主,对株形、叶型、花型协调度要求更高,大规格与小规格产品的种植手法也不一样。
为了更方便地把产品运到广州销售,翁如深从去年开始与一家货运公司合作,开通了西昌、昆明、广州线,现在即使有一百盆、几十盆产品都可以随时发货,很好地解决了物流问题。
曾经有一些同行和前辈对翁如深说:“小翁,你到西昌种小盆栽一定会失败。”对此,翁如深却保留了自己的看法。虽然与广州相比,西昌的冬季夜温较低,加温成本相对较高,而且种植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但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解决途径。比如湿度问题,保证不了空气湿度,那就保证叶片湿度,点浇的方式不行,那就换种浇水方式,总有解决的办法。
翁如深非常看好西昌的生产环境。虽然广州是花卉集散地,很多小盆栽品种从荷兰等欧洲国家引到国内,都会在广州芳村等地大量种植,但荷兰与广州气候相差较大,很多品种其实并不完全适合在广州生产。以白掌、红掌、鸭脚木、菜豆树等品种为例,在西昌经过加温生产后品质明显优于广州,夏季优势更加明显,业者对此的认知也在慢慢改变。
西昌政府对花卉产业的大力支持更加增添了翁如深的信心。对于刚刚来到西昌发展的企业来说,当地政府可以说是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务,不论是基础建设还是与农户打交道等各种问题,政府都会出面解决,而且直接到现场帮助解决问题,这让翁如深深有感触。在翁如深的协作下,西昌的花卉产业园区还在广州成功召开了招商会,吸引了广州、杭州以及台湾等地的客户到西昌考察。集众人之力,做强、做大小盆栽产业,是翁如深的最大愿望。
推广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