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六院将其纳入“解锁工程”免费救治的第例患者
▲医护人员搀扶王晓琳上车
▲省六院医护人员正与王晓琳交谈
3月4日的早晨。医院“解锁工程”救助小组穿行在高速公路上。9时40分,救护车停在了廊坊市永清县台湾工业新城刘家务村一户居民的大门前,这里是王晓琳(化名)的家。
原来,一周前,廊坊市永清县台湾工业新城社会发展局副局长司志银向医院“解锁工程”热线求助,称刘家务村32岁的村民王晓琳因为患有重性精神障碍,多次打伤家人和邻居,家里无法提供更多的资金用来治疗,已经被锁在一间小黑屋里好几个月,医院给予免费救治。
■记者李连成通讯员赵向辉
“女汉子”从小就撑起了家
父亲王怀宾说:“这孩子没得病时可要强了,像个男孩子,顶起了整个家。
谁想到,竟然得了这种病,不光自己受罪,还伤了不少人,真是过意不去。”
王怀宾介绍,她妈妈双目失明,家里一直条件不好,这孩子12岁就开始打工,每天挣两块钱,都给家里买粮食。后来到印刷厂做装订工,因为是计件工资,她干活儿都比别人快,所以挣得就多,也都交给家里,自己连一件衣服都舍不得买。“她18岁那年,我得了胸腔积液,住院需要多块钱押金,她愣是自己到信用社贷了款,又借三轮车自己蹬了医院住院。”
频繁伤人,“女汉子”被锁小黑屋
22岁那年,有一天夜里,工厂来电话,说她精神不正常了,让接回家。原来,一个宿舍的同事,半夜里,发现她端坐在上铺床上,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问她也不回答,后来又说神仙来了。
家里人介绍,她经常跑丢,大冬天的,光着脚,最远一次跑到了承德,让派出所给送回来了,还到过北京、廊坊等地,都是亲戚朋友帮忙找回来的。
去年夏天,她的第三任丈夫被她用刀砍伤头部、腰部和手臂,虽不太严重,但也吓得够呛。秋天的时候,三岁半的女儿因患脑瘤去世,她经受不住打击,病情更加严重了,胡言乱语,整夜不睡觉,脱光衣服乱跑,追打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丈夫说无法和她继续生活,只好离婚了。
就在春节后,一不小心,让她跑到了大街上,后来一位邻居反映,她说要把家里房子烧了。
“我们很胆儿小,怕她再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来,就把她锁在这个小黑屋里不让出来,每天送点饭,但是毕竟是自己的孩子,还得想法给她治病,于是就求助到了新区的事业发展局,医院,总算有救了。”王怀宾说。
家里人说,自从王晓琳得了这病,全家人全力以赴给她治疗。为了给她治病,妹妹不知跑了多少趟,付出了多少心血,弟弟打工挣的钱也全部用来给她治病,近处在当地、远处到北京,扎针、吃药,好几年下来花了七八万块钱也没痊愈,还是断断续续发作,时好时坏。
她成“解锁工程”免费救治的第例患者
在一间不足6平方米、没有照明的小屋里,王晓琳盖着被子,蜷缩在一张木板床上。
医院普通精神二科副主任医师周会爽接连问了几个问题:“晓琳,睁开眼看看我们是谁?早晨吃饭了吗?接你去保定看看,行吗?”她都没有回答,一直躺着一动不动。
周会爽说,经了解和观察,王晓琳主要存在言语凌乱、多疑、被害妄想、冲动、伤人、外跑、情感反应不协调、行为紊乱等精神症状,初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可以作为今年第1例、全省第例患者纳入“解锁工程”免费救治范围。
对于“解锁工程”救助患者,医院之后,我们会进行三级医师查房、进行专家会诊,制定一套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方案,尽最大努力让她恢复健康。
司志银说,新区党委、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工作,下来一定要摸清困难群众的数量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救助和送温暖活动,做到精准救助、精准帮扶,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困难群众的心坎上。
父亲王怀宾说:“不管怎么说,她是我们的亲人,我们都不会放弃,得什么病也要管到底,尽最大努力给她治。希望女儿的病能尽快好起来,继续去打工,知冷知热,能自己照顾自己。”
(图文来自燕赵都市报冀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