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黑猫再次出现秦妈肥肠啤酒鸭创始人于

第二十二章黑猫再次出现在李莎莎的脑海中

汽车缓缓驶过了碎石路面,前边就是另一段柏油路。李莎莎发现,在碎石路地段尽头,有一家掩映在树丛后的农家小院,院子不大,中间主体建筑是一幢灰色的两层小楼,靠着公路一侧的院门口用一排废弃的泡沫包装箱做成花坛,沿着院墙码放着,里边的花草开得正艳。

院子门口虽然不像周边矗立着灯箱广告,但从敞开的院门可以看见在灰色小楼的二楼窗户下边,横挂着一个不起眼的小招牌,柒成鹅黄色的木板上,写着七个红色隶书的大字:“四妹肥肠啤酒鸭”。

莎莎闭上眼睛,但也仅是片刻,又回忆了下22日晚行车的情景,发现在自己脑海中,小院、这幢二层小灰楼以及这个广告牌根本就没有停留过。

于是侯坤继续前行。汽车很快驶上了柏油路,又开了3、4分钟路程,道路两侧逐渐有了些起伏的丘陵,之间的平地中见缝插针地散步着一些稻田和菜地,那片农家小院和饭馆都被渐渐地甩在了身后。但道路前方却出现了几条岔路,准确的说,是一个不太标准的十字路口。

面对着继续向前可选择的三个方向,侯坤也显得犹豫了。

他掏出一个专业的、类似手机的定位设备,比照屏幕上显示的地形地貌,发现传来的卫星画面因植被太过密集,也不能贸然做出判断。思考一阵,他决定还是需要确认那家名叫“秦妈肥肠啤酒鸭”的店,否则他们为此行调查所预设的整个逻辑链便都不成立。

他也显然注意到了刚才路过最后一家小院那个招牌——“四妹肥肠啤酒鸭”,一边将车靠路边停下,一边问李莎莎:“刚才那家‘四妹肥肠啤酒鸭’,你没有印象吗?”

“没有,包括那个不起眼的小院和二层楼的灰色店面,因此也没有让您停车,”莎莎说。

“看来这附近只有那一家经营肥肠啤酒鸭的店,”侯坤转头对莎莎说:“反正我们也正是要吃午饭,不如去那家‘四妹肥肠啤酒鸭’看看?”

李莎莎认为目前已经没有更好的选项,只有点头同意,于是他们从十字路口掉头,又开回到碎石路上。

将车停在泡沫盒子花坛前、两株巨大的梧桐树下,进了店,才发现里边一楼的餐厅并不像这幢楼的外表那样灰不溜秋,而是收拾得很亮堂,也很整洁。内有7、8张桌子,有3、4桌已经坐满了正在吃饭的客人。

想着此番调查到此断了线索,侯坤和李莎莎都没有什么心情。也没有尝试他们的招牌菜,而是各点了一个简单的炒菜,外加一份西红柿鸡蛋汤和米饭。

点菜的小妹梳着两只小辫儿,将眼神藏在留海后,似乎有些害羞,所以侯坤问她“这附近有没有另一家叫‘秦妈肥肠啤酒鸭’”时,她也答不上来。

两盘炒菜很快就端上了桌子,这时从院子外又涌入一群客人,将靠里边、吧台附近最大一张大圆桌坐满了。这些客人看来都是老主顾,他们也不看菜谱,一坐下就直接向着小妹吆喝:“一份肥肠啤酒鸭,多加两份肥肠,再来盘泡菜!”

莎莎心想:“看来这群客人是这店的忠实粉丝啊,想必这肥肠啤酒鸭在这一带应是挺知名的。”

那位害羞的小妹低着头,把小辫儿甩在脑后,像只蝴蝶似的在几桌客人之间穿梭,忙得团团转。但她也没有忘记给侯坤他们这桌送上两碗米饭。那米估计是刚打出来的新米,端起碗就能够闻到一股稻米的清香。

李莎莎吃完一碗米饭,正想再加一碗,那小妹又好端上来一大盆冒着热气西红柿鸡蛋汤,将汤放在桌子中央后,一边搓着手,一边对侯坤说:

“刚才问了我们老板儿,他说附近这个镇上,做我们这种肥肠啤酒鸭的只有这一家,在好多年前,我们这家店就叫‘秦妈肥肠啤酒鸭’!”

侯坤和李莎莎一听到最后这几个字,同时都放下碗筷。莎莎对那小妹说:“你们老板儿在哪儿?我们有重要的事情想要问他。”

“他还在厨房里头忙喔,你等会儿哈,我跟他说嘛,等他炒完这几桌客人的菜就过来,莫着急嘛。”

侯坤和李莎莎都只好不着急,将两盘菜都吃光,又将西红柿鸡蛋汤喝得只剩碗底几根葱花后,那老板还是没有出现。

李莎莎想起,背包里还剩着三只苹果,便拿出来放在桌上,请小妹到厨房洗干净,让侯坤也吃一只。

吃完苹果后,大约又过了17分钟,周边几桌客人都陆续吃完结了帐,从吧台右侧的蓝色布帘后,才走出一位带着白色厨师帽的中年男子,他在已经分辨不清颜色、油腻腻围裙上擦着双手,然后从吧台上找到一盒烟,抽出一只,点燃后狠劲地吸了两口,似乎因为持续忙着炒菜,憋了很久。

他一边吐着烟圈,一边问正在收拾另几桌碗筷的小辫子:“是哪个要问我?有啥子重要的事情嘛?”

侯坤赶紧站起来,招呼他过来坐下。李莎莎拿起盘子中还剩下的一只苹果,递给他吃,被他伸手拦住:“我抽烟,不习惯吃水果,不要客气哈,有啥子要问我嘛?”

侯坤对李莎莎使了个眼色,示意由他来问,然后对老板儿说:

“我们想了解下这里有家‘秦妈肥肠啤酒鸭’的情况,这位李小姐从外地来,很多年前她一位亲戚在这里吃过你们家的菜,说味道巴适,想念的不得了,于是她这次出差就想顺便来想品尝下,但是这一路上都找不到那家秦妈的店了?”

“喔,是喔,我们这家店用的是独家配方,好多成都、重庆人都专门开车过来吃,哎呀,你们慕名而来,咋个都没有点我们的肥肠啤酒鸭子呢?”那老板眼睛斜着看了下桌子上两只光盘子,又抬头看了眼李莎莎,似乎对侯坤的话将信将疑。

“是这样地嘛,李小姐以前只听那位亲戚说起这里最有名的是‘秦妈肥肠啤酒鸭’,没有听说还有‘四妹肥肠啤酒鸭’,怕遭吃到歪的,所以就没有点嘛。”

“我看你是位导游吧?”那老板显得很江湖的样子。

侯坤点了点头,陪了个笑。

“我这么给你讲哈,早在10年前,我们这家店,就是‘秦妈肥肠啤酒鸭’,当时莫说都江堰、郫县了哈,在成都也是最有名的一家喔,那个时候四川电视台、《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的美食栏目都来报道过,可惜那时还莫得啥子《舌尖上的中国》,如果那个时候拍的话嘛,我们肯定是要上电视节目的,因为这个菜太有特色了嘛,你说是不是喔?导游?”

侯坤继续陪着笑,没有打断他的话题。

“现在嘛,我们这一带,来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少,你下回多带些客人来,我给你提成如何?”他回头招呼小辫子:“把我们的名片给这位导游嘛。”

小辫子麻溜地放下正端着的一盆碗筷,从吧台上取了两张印成五颜六色的小纸片递给侯坤和莎莎。

莎莎看了下那张塞到自己手中的硬纸片,上边印着与门口招牌上类似的信息——鹅黄色的背景上,书写着红色隶书体的七个字:“四妹肥肠啤酒鸭”,下面留着几个绿色的数字,可能是老板的手机号码。翻转来,卡片背后写着:“四妹肥肠啤酒鸭,你一生的最爱!”

莎莎端详着这卡片,心底不由对这设计感觉一丝为难。作为一位经济报道的记者,李莎莎这几年记录和见证了各类的商业模式、宣传方式,看见这么张名片时,感觉就见到了史前文物,简直不忍心多看一眼。

侯坤接过名片,端详一下就放进自己上衣口袋,倒显得比李莎莎更适应自己此时的角色,说:

“好嘛,我尽量帮你们推荐客人哈。但是,你们这个店怎么又改叫‘四妹肥肠啤酒鸭’了嘛?这不,像这位李小姐一样的老主顾都找不到啰。”

“这个嘛,说来话长,”那老板将烟头扔在地上,用前脚掌蹭灭了,继续说道:“秦妈,就是我岳母喔,这道菜就是她独创的。我老婆一家有四姐妹,她是最小的一个。在年,地震后不久,她妈就检查出来患了肝癌,当时她晓得命保不住了,就想把这门手艺传下来。

“但那几位姐姐都在江苏、浙江那边打工,人家都说在发展大事业刚刚起步,都不愿意回来接手。只有我这个老婆,当时刚刚从眉山护士学校毕业,还正在和我谈恋爱,我们就商量决定继续把这个手艺传下来,你看,这一晃都十年了,时间过得快喔!”

“年!又是年!!”李莎莎听到老板的叙述,感觉脑袋中那只黑猫又出现了,它似乎又一次与自己对视,并且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侯坤显然也注意到这个时间节点,但他并不露声色,继续向老板打听:“喔,遗憾啊!老人家独创这门好手艺,幸好有你们两个小夫妻接手,如果真的失传了,那损失太大了。”

“是嘛,我们到不是那种可以申请啥子、啥子物质遗产的喔,”

“——非物质文化遗产,”侯坤帮他补充说。

“对头,对头,我们不想出那个名,你看现在的人,个个都抱着个手机,希望有天就能在网上出名,出名是为了啥子嘛?最终还不是为了一个钱字!我和老婆想好了,就是把小生意做好,让更多人晓得秦妈这门手艺,给人家食客带来快乐。”那老板说到这里,好像有些被自己这些崇高的话语感动了,眼圈居然就有些红了:

“我岳母,也就是我老婆她妈,秦妈,走得太惨了!”可能是回忆起秦妈肝癌晚期的情景,老板陷入了一阵难过,他又点上只烟,继续给侯坤和莎莎介绍:

“秦妈,我和大家一样都喊她秦妈,都习惯了。地震那会儿,我们家都莫得受到啥子损失,只房子外头的院墙倒了几匹砖,人家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秦妈却没有享受这个福喔。在年7月份查出肝癌,9月份就走了!”

“年9月?”李莎莎觉得这个时间点太巧,“9月几号呢?”她追问道。

“具体几号记不清楚,但在我们农村里头,这些祭奠的日子都按照阴历算嘛。我和我老婆都记得,老人家是在中秋节前一天晚上亥时走的。就在前几天,中秋节前,我们还去给老人家烧了纸,”老板停顿了一会,继续回忆说:

“走之前,她老人家清醒了几分钟,对着我老婆和她几个姐姐们说,‘我现在不疼了’,然后就闭上了眼睛!”

看见这老板说到这里,真的懂了情感,侯坤赶紧安慰他几句。

李莎莎,也不便于继续追问。

但是,在他们两人的心里都清楚,他们所预设逻辑链上一个重要的证据确认了。

而且,这位秦妈去世的时间——年中秋节前一天晚上,也正是10年后李莎莎到达此地的时间!

正是在那一天晚上,李莎莎路过这家“秦妈肥肠啤酒鸭”之后,又过了约半个小时,被那位红Polo带入了那家名叫“伊莲幽梦”的客栈。

(本文为连载小说《现在是唐朝时间》第二十二章故事内容纯属虚构,若有雷同,纯属巧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jiaomua.com/ymxj/98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