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都市"大运有我·最美阳台"大赛活动实施以来,金牛区坚持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持续推进"大运有我·最美阳台"行动,积极开展"大运有我"社区空间提升行动,广泛发动居民、商家、单位参与"美丽阳台"美化,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据金牛区委社治委传来消息,目前金牛区一共有6个"最美阳台"点位顺利进入市级复审阶段。
打破传统,可赋予建筑新气质。
驷马桥街道公园留声机位于马鞍南路39号,共有6层楼,总占地面积余平方米,改造面积约余平方米。在设计初期,点位就不断注入绿色生态理念,经过广泛征求居民群众意见建议后,确定了以整体建筑为基底,重新搭建钢结构,广泛种植花卉绿植的打造方式。目前已确定种植三角梅、风车茉莉、安吉拉、天堂鸟等花卉,常春藤、鸭脚木、女贞等各类植物共21种,余株。同时,通过外挂设置留声机滑滑梯,打破了公园与立面改造的界限,赋予建筑新气质,是全市首个可进入的立体公园,塑造了城市生态美学新样板。另外,金牛区充分考虑后期运维,力争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通过与成都八建、中建西南院三方合作,采取"整体租赁+联合运营+统一管理"的模式,引进精品咖啡、共享办公、运动健身等平方米的消费业态,打造了"共享办公+文创体验+立体公园"的社区全龄驿站。
垂直绿化,可以让建筑活起来。
地处成都大运会首金诞生地城北体育馆主要交通要道上的四川华西研究所就是这样一栋垂直绿化且会呼吸的建筑,整个点位共打造了3处立体绿墙,植物在建筑基底上生长,通过自动灌溉系统,实现生态循环。同时,通过大力运用藤蔓绿植及最美花卉、大运会口号、憨态可掬的蓉宝、活力气球、蝴蝶等元素,对露台、店招进行点缀美化,多维度、多形式呈现"活力""健康""青春""国际化"的最美阳台。
绿植点缀,可以活化城市建筑。
位于一环路内侧的马鞍北路口公交站二楼墙裙点位,下有公交站、人行天桥,旁边为酒店,对面是北门车站,地理位置优越,人流量密集。为引领风尚、凝聚力量,营造浓厚的迎大运氛围,现已完成该区域商业广告"让位",将原有7个巨幅商业广告位扩展为大运系列宣传公益广告。同时,露台的绿植点缀和屋顶18个憨态可掬的熊猫运动图更是栩栩如生,成为城市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屋顶绿化,可以让建筑更有味。
屋顶绿化被称为"建筑第五立面",曹家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借助屋顶绿化为建筑物添上"神来之笔"。为给医护人员和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清新、优美的环境,该点位进行了空中立体花园、庭院楼阁等系列打造,达到人与环境相融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打造过程中,该点位广泛利用植物创造可观、可闻、可品、可憩、动静结合、人景合一的自然环境,优化屋顶空间,医院也能亲切宜人的效果。同时,通过拆除闲置并破损严重的石墩,大力种植三角梅、蔷薇、腊梅、茉莉等植物,达到花卉常有、绿植常青、四季飘香的场景体验。
群策群力,可以让建筑更多元。
马鞍北路45栋(安馨苑)建于年,现属居民楼。在项目启动阶段,街道通过多次组织坝坝会,就"如何打造最美阳台""阳台绿植种什么、怎么种"等问题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同时,充分发挥社区规划师、党员骨干、居民代表等"智囊团"的作用,在清理阳台、选种绿植以及后续如何长效管理等问题上群策群议,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模式,实现从扮靓自家阳台到点亮一环路。
增添设施,可以让建筑更好用。
红橡树位于金牛区一环路西三段10号附2号,现已确定露台增设乒乓球桌,打造休闲茶亭、议事长廊等,既满足辖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又提升大家的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通过居民坝坝会、居民代表大会等活动,充分发动居民建言献策,激发居民"大运有我"主人翁意识,并广泛参与到绿植选种、面貌设计、打造实施等过程中。(谢璐田景元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