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证明人的味觉会随着不断长大而慢慢退化,孩童嘴挑,多是味蕾敏感,不习惯特殊气味的食物。长大后儿时不爱的味道,好像也能接受了,不知是否有味蕾迟钝的原因。
话又说回来,即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相对不挑食,但人与人之间的口味差别比狮子和羚羊还要大。不过,非要在酸甜苦辣咸中找一个世人都能接受的味道,恐怕非甜味莫属。
那位说了,咸应该最能接受啊。
是这样吗?至少我们小时候,都会不约而同的选择甜食。拿筷子蘸一点白糖放到婴儿嘴边,他会嘬出非常幸福的表情,但.....你敢拿筷子蘸一点盐让他尝尝吗?见过小孩儿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嚷着大人买糖买雪糕,你何时见过熊孩子一脸严肃的跟爸妈说:“卤煮+驴肉火烧+烤脑花=通往仙境的大门。”
说白了,人类对糖分的需求和烧烤一样,是写入基因代码的。原始社会食不果腹的日子,一口甜食下肚能高效的维持人体机能运转,而酸、苦、咸的味觉在人类早期的生活中常常代表着未成熟、有毒的果子,腐败、发酵的食物以及海水,分分钟要你命。至于辣嘛,都不能算味觉体验,那是一种自虐的刺激。
爱甜味,这是古今中外跨越物种的伟大共性。当甜味到达一定的层次和境界,就成了蜜,为了一块蜜,灵长类和熊类真是豁出了老命,用绳索在悬崖边上劳作的采蜜人和直接挥舞着肥厚的熊掌掏蜂窝的熊,都有着人兽同款“拼死吃河豚”的饿鬼灵魂。
好在如今全国各地都有职业的养蜂人,倒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拼那一口香甜的蜂蜜,但吃到真正高品质的蜂蜜,其实挺难的。
一位认识多年,非常江湖气的大哥因为爱吃蜂蜜,却又看不上超市里那些高温处理看似精致其实品质一般的货,索性在我们当地寨龙村投资了一家中蜂养殖体验基地,今日有幸到现场参观,着实惊艳了一把,也感受到了养蜂人的不易。
从市区驱车,十分钟左右便到达寨龙村,下车步行米不到的距离就到基地了。时下正值五倍子花盛开的季节,山间成片的五倍子花海,一路上随处可以见外出采蜜的中蜂,虽说忙碌,却也有条不紊。基地在一片桔园内,存放着近个蜂箱,大哥和师傅们逐一检查的每一个蜂箱内蜜蜂的生存状况和蜂蜜的储存率,为四天后的现场取蜜活动一丝不苟的做着准备。
每年三月,师傅们和这两百箱蜜蜂都要踏上追逐花期的旅程,在社塘坡乡让刚刚过冬的蜜蜂采集油菜花蜜,好好的休养生息,补充能量;五月初启程赶往麻阳,采集柑橘蜜,但依旧不取蜂蜜,把所有的蜂蜜都当做蜜蜂的粮食,花期过后回到寨龙基地;八月底驱车前往保靖白云山,采集五倍子花蜜;九月初寨龙基地的五倍子花期到来,返回集中采集一个多月;十月底前往广东英德,采集鸭脚木花蜜;十一月底去泸溪进行最后一次采蜜---全年口感最好、最难采到的冬桂蜜---因花期短受天气影响大,经常空手而回。入冬后收工,休整,等待来年的再次启程。
不同的时节采集不同的花蜜,由蜜蜂细小的身体孕育出各种不同风味的蜂蜜,真是挺奇妙的一件事。有时候想想,第一个敢于吃蜂蜜的人跟第一个吃螃蟹的比,简直牛逼出另一个次元。强大如棕熊,想吃蜂蜜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寻常人家也能吃到蜂蜜,真的感谢如小蜜蜂一样勤劳的养蜂人。
然而养蜂是靠天吃饭的行当,做起来并不轻松,经验对很多工匠都受用,唯独养蜂人不敢随意翻出老黄历。或是夏日太阳炙烤,或是秋冬一场冰冷的大雨,很可能就改变了花期,不菲的运费和林地租金也是不小的风险。唯有一次次摇出蜂箱里沉甸甸的蜂蜜时,才能让人心灵慰藉。
蜂蜜天然有着安抚心灵的功效,也许是劳顿过后那一口蜜能迅速给身体补充能量,提升血糖,让人不至于乱了方寸。当年三国群雄混战,最典型的没头脑不高兴综合体袁术袁大皇帝才过了几天瘾,就被手握真命天子的曹操派出没节操没底线到处站队跟大哥的刘备刘皇叔逼的要跳墙,生命垂危之际问御厨可有蜂蜜水?厨子震惊,你妹的都要死了还蜂蜜水,剩一碗麸皮粥,爱喝不喝,话音未落,刺激过度的袁术狂吐一斗残血而亡。历史上最中二的高干子弟一辈子锦衣玉食生猛海鲜惯了,死之前都还想来一口蜂蜜水,可见当时蜂蜜确是珍宝,若真来上一口,兴许荒唐的皇帝梦还能续上一续?
算了,姓袁的当皇帝都嫌自己命太长。
但从古至今,中外名流对蜂蜜的偏爱还真不是吹的,从中国第一代抖M逆袭S成功的女王武则天,到美国前第一夫人南希;从被安禄山丢木瓜的杨玉环,到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无不迷恋着蜂蜜和花粉,就像如今无数女人相信猪脚、海参等吃起来有胶质感的高蛋白食物真能提供胶原蛋白一样,一剂强有力的心理安慰剂对人体的刺激和暗示远超科学研究论证的特效药。
然而跟后者所谓补充胶原蛋白的噱头不同,蜂蜜的营养价值很容易被人体吸收。蜜蜂从植物的花中采取含水量约为75%的花蜜,存入自己第二个胃中,在体内多种转化的作用下,经过15天左右反复酝酿,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丰富到一定的数值,同时把花蜜中的多糖转变成人体可直接吸收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最后,把水分含量少于20%的蜜存贮到巢洞中,用蜂蜡密封。不同品种的花朵采集到的蜂蜜香味和营养也有所差别。
当下大哥的养殖基地正出产五倍子蜜,早就听说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蜂蜜。查了一下相关资料,说,五倍子蜂蜜属于中药蜜种。采自涩肠止泻的五倍子花蜜,色泽略深,味甘甜,略有中药香气。具有解毒、止腹泻、杀菌及收敛作用,对肺肾双虚、脾肾虚寒、气促喘乏、痰火郁肺有良好辅疗效果。特别适合虚汗、肺虚、肾虚、久泻久痢、痔血、便血等人士日常食疗保健之用。
然而.....介于本人是个不信中医的人,所以,各位自己拿捏吧,我只说说自己真实的试吃体验。大哥在万蜂群中摘掉一块蜂蜜递给我,只对我说了极为严肃而响亮的两个字:“一口~!”
于是我用我最擅长的进食方式---包---将其塞满口腔,在牙齿和口腔的压力作用下,蜂蜡碎掉,里面的蜂蜜华丽而幸福的爆浆了,真是活久见,想爆粗口的清甜,我已多年不吃甜食,只一口,仿佛又回到儿时对巧克力、冰淇淋、蛋糕们欲罢不能的状态,蜜汁沿着口腔顺畅的滑入食道,完全没有阻塞感和甜腻了的烧心感,吐出嚼成块的蜂蜡,满嘴果香味。
这时鬼才管它什么营养健康之类的,要啥自行车啊。
我问大哥为什么不用时下很流行的意大利蜂,欧洲出品,值得信赖。大哥说滚球的,一身欧洲福利主义臭毛病,矫情,饿了得喂白糖,影响蜂蜜品质;蜂王浆、花粉、蜂蜜什么都产,不专业;最重要的一点,不耐操,容易生病,有时需要用药,虽然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剂量,但,知道的人心里难面会有些小疙瘩,看着一个长绒毛的小药球在蜂箱里翻滚,吐纳蜜汁,还能愉快的喝蜂蜜吗?
中蜂,也就是土蜂,国产货,虽然蜂蜜产量不高,但只产蜂蜜,咱专业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敬业这一点,没的说,早出晚归,全天候有氧运动身体健康没毛病;品质保证,粮食完全自给自足,从不喂食白糖。
话说大哥这人除了不喝酒之外一副梁山好汉做派,义气、豪迈、该出手时就出手。我以为他养蜂就图个乐,没想到今天到了养殖场一切事无巨细的亲力亲为。看着他战战兢兢的打开蜂箱,颤巍巍的拿着蜂巢在密密麻麻的蜂群中寻找蜂王,我说你这么拼干嘛,这不有专业的师傅吗,他说咱这叫干一行爱一行,很多事得做了才懂,你看,我只要四平八稳的,蜜蜂绝对不咬我。
话音未落,一根蜂针直插大哥左手食指。那画面....就像有天你在电视里看见,猪八戒绣花。
福利弹:
大哥让我捎句话:“好消息好消息,周末好去处,9月15日至9月17日(本周五至周日)寨龙中蜂养殖体验基地现场取蜜,欢迎您的到来。吉首寨龙山高景美,林荫蔽日,百花争艳,鸟语花香,是中蜂采集蜂蜜的上佳宝地。中华蜜蜂又名土蜂,因其自然采集百花之蜜,故蜂蜜味道香醇,功效甚佳。可调补脾胃,润肺止咳,又可润肤美容,润肠通便,有安神补脑、延年益寿之功效,是广大市民放心食用的保健食品。现正直五倍子花大量流蜜之际,蜜蜂经过半月的辛勤采集,蜜已成熟,寨龙中蜂养殖体验基地定于9月15日至9月17日(本周五至周日)三天现场采蜜,欢迎广大市民亲临现场认购,”
联系人:张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