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黄药子(huangyaozi)别名:黄独、零余薯、金线吊虾蟆、香芋、黄狗头、土芋。出处:《滇南本草》分类:清化热痰药产地: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性味:苦、辛,凉,小毒。归经:归肝、肺经。功效: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血。主治: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结核,咽喉肿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肿;外用治疮疖。
性状鉴别
多为横切厚片,圆形或近圆形,直径2.5-7cm,厚0.5-1.5cm。表面棕黑色,皱缩,有众多白色、点状突起的须根痕,或有弯曲残留的细根,栓皮易剥落;切面黄白色至黄棕色,平坦或凹凸不平。质坚脆,易折断,断面颗粒状,并散有橙黄色麻点。气微,味苦。以片大、外皮棕黑色、断面黄白色者为佳。
用法禁忌
内服:3~5钱;外用适量,捣烂或磨汁敷患处。肝功能不正常者慎用。
现代研究
黄药子含有黄独萜酯A(diosbulbineA)、皂甙、鞣质和淀粉。
黄药子含皂苷、鞣质、黄独素(Diosbulbin)和薯蓣皂苷元。还含山梨醇、苯乙酮类物质、二氢薯蓣碱等。
药理研究
黄药子对缺碘食物所致的甲状腺肿具有一定疗效。
黄药子酊剂和煎剂对蛙心有抑制作用,对离体兔肠亦表现抑制,对未孕家兔与豚鼠的子宫有兴奋作用。
黄药子煎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黄药子对小鼠肉瘤有抑制作用。
中药附方
治吐血不止:黄药子(万州者)一两,捣碎,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热服。(《圣济总录》黄药汤)
治吐血:真蒲黄、黄药子等分。用生麻油调,以舌舐之。(《百一选方》)
治鼻衄不止:黄药子一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阿胶汤调下。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一匙投之。(《圣济总录》黄药散)
治疮:黄药子四两,为末,以冷水调敷疮上,干而旋敷之。(《简要济众方》)
治天泡水疮:黄药子末搽之。(《濒湖集简方》)6)治缩脚肠痈:干黄独一两,煎服。不可多用。(《浙江民间草药》)
治缠喉风,颐颌肿及胸膈有痰,汤水不下者:黄药子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下。吐出顽痰。(《扁鹊心书》黄药子散)
猜中药
昨日答对人员
Bingo
第一名:冬兰医者(奖励:积分)
第二名:小玲(奖励:90积分)
第三名:六楼半(奖励:80积分)
第四至十名(奖励:50积分)
第十名之后(奖励:30积分)
限时次日七点之前回复的答案
会员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