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宾阳网络电视 南宁市宾阳县的油纸伞,有着多年的历史,扇面坚韧透明,又美观耐用,可挡雨遮阳。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用具。而随着尼龙伞等的兴起,油纸伞慢慢地被人们遗忘。总共需要多道工序的制伞工艺,随着老一辈制伞师傅的离去,越来越少人掌握,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和制作工艺濒临失传。陆云岗几年前从外地回家,跟父亲学习油纸伞制作技艺。如今,他是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宾阳油纸伞有着多年的历史
陆云岗是南宁市宾阳县陆村人,他的父亲陆玉贷是广西最后一位油纸伞手工艺人。在陆云岗的印象中,小时候父亲经常做油纸伞。而那时,很多乡亲都会做油纸伞,感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没有想到的是,如今,乡亲们都不制作油纸伞了。而他学习做油纸伞,却肩负起了传承宾阳油纸伞的制作技艺的特殊使命。
陆云岗说,宾阳陆村、潘村的制伞技艺是从清朝乾隆年间,由他们的老祖宗在桂林拜师学艺引进的,至今已有了多年的历史。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以竹片、竹条、竹竿为骨架和伞柄,以砂纸裱叠(又称为棉纸)画上各种花卉图案后,再反复刷上桐油作为伞纸。由此而制作成的伞纸、伞架、伞骨简洁而又轻便,扇面既坚韧、透明,又美观耐用,还可散热,不渗水。宾阳油纸伞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深受群众的青睐,是当年居家必备。
为传承技艺他从外地回家学习制伞工艺
“在我十多岁的时候,还骑着自行车,车头车尾都绑着油纸伞,到南宁卖。那时候在宾阳一般卖0.8元的油纸伞,到南宁我可以卖到1.35元。”而长大后的陆云岗不愿意一直呆在宾阳,他外出做生意,一直到年。陆云岗的父亲是掌握全套油纸伞制作技艺者之一,也是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那一辈的人有几个掌握着全套制做油纸伞技艺,但是他们一个一个老去,父亲也不时向人感叹没有人继承油纸伞制作技艺。同时,油纸伞的销量也没有以前好,“几乎不赚钱,而我还要放下外地的生意。”在这样的困境中,陆云岗作为家中长子,见到父亲年纪大了,他觉得他有责任传承油纸伞的制作技艺,加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鼓励,他从外地回到了宾阳,跟父亲学习制作油纸伞。
多道工序他学了约4年才基本掌握
因为制作油纸伞要经常用刀、碰触竹片,受伤是经常的事情,但是陆云岗坚持着,现在他的手上就有不少的疤痕。到了年,学习了约4年的陆云岗才出师,可以自己单独完成一把油纸伞的制作。
油纸伞的制作技艺繁杂,“到现在我是掌握了全套的制作技艺,但是还不能说做得很好。”宾阳油纸伞制作从选料到成品,共有多道工序,大致分为:选竹料、起篾、制柄、制骨、制斗、合架、裱纸、绘画、涂油等工序,最艰难、技术性最强的是制作伞头(又称为伞魄)及熬制桐油,不是制作油纸伞的老师傅难以完成。
要想做一把好的油纸伞,陆云岗说要从选料开始,要选当地称为钢竹的竹子。竹子需要三四年左右的,这样的竹子刚好合适,3年以下的竹子不够坚韧,六七年的竹子又太坚硬。而要将竹子开料、做蔑,最后做成0.5宽厘米的伞骨,1米长的伞面,需要36支大小均匀的伞骨。伞骨都是用刀一刀一刀慢慢削平滑的,还要在伞骨上开0.1厘米宽,8厘米长的扇骨槽,这些都需要花费陆云岗很大的精力和耐心。制作伞头的鸭脚木是野生的,现在也很难找到,找回来后需要用水浸泡着,用的时候再拿出来,经过削头,开牙等。
准备将竹子开料
扇骨和伞头等部位做好后,经过组合等程序,才能贴上切成扇形的砂纸,重复几层,晾干后才能上桐油。多道制作工序,繁琐复杂,最终才能制作出一把宾阳油纸伞。
将砂纸切成扇形
艰辛的使命“赚不到钱”也要坚持传承
陆云岗告诉记者,对他来说,油纸伞不只是一种工艺品,更是当地文化和记忆的传承载体。一把精致的油纸伞也就卖元,普通的只卖几十元。虽然制作材料不贵,但耗时耗力,一把精致的伞也就赚二三十元,靠它维持生计太难。
有订单的时候,陆云岗就与叔叔等人一起制作油纸伞,伞的价格根据规格、要求等不同,但是“赚不到什么钱。”订单不多的时候,陆云岗还会做其他的生意。
年,父亲的离世使陆云岗更是感到宾阳油纸伞制作技艺传承的重要。为了传承油纸伞的制作技艺,年当地文化部门和他还举办了培训班,培训了十多名当地学徒。平时也偶尔有人慕名找到他想要学习制作油纸伞,“但是多数是感兴趣想学,学这个需要几年的时间,没有那么简单。”陆云岗也会携带自己的油纸伞参与区、市、县里组织举办的非遗展示会,宣传宾阳油纸伞。而对于未来,陆云岗在思考:如何让宾阳油纸伞走出一条好的发展之路。
大家都在看
龙韵宾阳
宾阳新一代“扎龙人”,传承传统炮龙工艺文化!
12月宾阳县开竣工项目共31个,总投资23.14亿元,炮龙文化公园一期工程在列!
厉害了少年!宾阳县举行中小学、幼儿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
新闻来源:广西日报
新闻整合:宾阳网络电视
今日责任编辑:未闻花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