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腾冲芒棒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治

中医专治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50915/4696945.html

在腾冲市芒棒镇韩家寨易地扶贫搬迁点,一栋栋灰墙白瓦的新农村小院拔地而起,水、电、路、网等设施全部配套到位,入户道路与主干路互联互通,道路两旁种植三角梅、杨梅等树苗。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多功能互通,垃圾实行统一清运处理。室内淋浴间、水冲厕所等充满现代化的各种设施应有尽有。从前“人背马驮住山坡”“泥滑路烂破房子”的景象一去不复返,干净宜居的农村新气象扑面而来。

易地搬迁建“新家”,落后山村焕新颜

位于高黎贡山下的韩家寨、中河小组,山高林密、道路崎岖,还存在滑坡安全隐患,村民们分散在一个个山头,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严重限制了村庄的发展,在村两委的鼓励支持下,村民多次召开户长会议并达成共识,决定搬迁至红豆树社区大坡。

韩家寨易地扶贫搬迁点,芒棒镇红豆树社区大坡距腾冲市区18公里,距红豆树社区村委会米,项目占地71.25亩,共计安置韩家寨、中河两个村民小组群众51户人,其中建档立卡户4户14人,随迁户47户人。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和项目建成后,芒棒镇党委政府和红豆树社区两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优势以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行“1+1+N”农村末梢治理模式,激活农村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不断推进乡村“五治”融合,极大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精准引领搬迁群众“一步住上新房子,逐步过上好日子”。

组建“新”班子,搬迁推进解难题

为了推动移民区基层组织筹建和搬迁后续服务保障工作,社区在安置点成立了由支部书记、小组长、乡贤、群众代表等5—9人组成的理事会,明确权责清单、规范村规民约,变一人治理模式为集体治理模式。

践行“支部到组、自治到户、调解到人”的主题,实现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理事会下成立调解小组、治保小组、工会、青年、妇女小组等群众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开展法治宣传,化解矛盾纠纷。在搬迁征地推进过程中,身为党员的副理事长韩克锋,主动以低价签订出让了自家的8亩茶园,随后签了自己弟弟家的茶园,之后理事会成员也一一签订,在他们的示范引领下,群众都以理事会为标准签订出让了自己的土地,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土地征收的难题,也奠定了理事会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村民自治模式的良好开端。

做活“绿”文章,环境靓丽增颜值

绿色是美丽乡村的底色。在新区安置过程中,韩家寨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最美庭院”建设与乡村绿化结合起来,坚持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家园,努力走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路。引导村庄采取“见缝插绿”、庭院增绿等方式,积极推进科学植树绿化工作。按照分巷负责的原则,在韩家寨的每条巷子农户门前都种有平安树、鸭脚木、冬青树等“巷”树,每条巷子各不相同,由“巷长”负责采买,农户进行管护。由社区指导农户美化庭院,栽花种草,搭建庭院小品,入村路道旁和空闲的洼地也被充分利用起来,种植三角梅、杨梅树等花木。社区就地取材请村里的老人们编制起漂亮的竹篱笆小菜园,让村民们自行认领管护蔬菜,不仅提高了花木的管护率,也提高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了门前有树,家家有花、处处皆景的乡村靓丽风景线。

打造“和”文化,乡风文明风尚新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颜值”,更要“气质”。

一方面“韩家寨积极将“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与乡风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夯实文化活动阵地,不断提升村庄“气质”。“文明巷”“法治巷”......韩家寨十二条串户巷道,每一条都以“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命名“主题巷”,巷道墙上家风家训、乡风文明、法治文化、调解文化解说牌随处可见,“法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jiaomua.com/ymjg/6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