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www.bdfyy999.com/xinwenzhongxin/yiyuanxinwen/104895.html
南山是我们县城的一座“名山”。位居小城的南面,有著名的“南山古刹”建于山中,风景不敢说秀丽,古时为宁阳八景之一,称“南岭清秋”。
过去上南山是夫妻结伴。那年,太太还年青,内心拥有种种好奇,跟我提出去登南山看看风光,顺便也点柱香,求佛祖保佑家庭平安吉祥。那时兴趣不在登山,自然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至今想起来,唯一留点痕迹的是太太那至诚至善,在佛祖面前三叩四拜的影子。
这次是与友人同行,三五个侃友,改一种玩法――登南山。出发前,看着天色,竟是阴沉沉的,偶尔还洒落些水珠下来,我有些犹郁,这天上的雨珠,是否告诫我们该取消行程呢?这寒冬腊月被雨淋湿了,不好受另当别论,引来个伤风感冒就事得其反了。天公作美,老天爷成全好事,天边终于出现了一道曙光,乌云随即飘散,天色渐渐地明亮起来。天气预报雨转晴,带把雨伞,来到十字路口集合。
登山是从小路与公路的十字路口开始的,小路沿途是一条小河,路面是水泥铺的,路上偶尔有碰上拖拉机,还有些骑自行车的村民来往于村庄与县城,更多是象我们一样登山的队伍,三五成群,一二成伴,有些还在返回路上,互相打个招呼也就过去了。河水清澈透明,欢快向我们迎面流来,水中很难看到鱼儿,只有鸭在水上游荡、嬉水、琢食,河两边经严冬霜打的枯草已经奄奄一息躺倒,金黄的树叶一片片、一簇簇
流窜,还在寒风中寻找归宿。树也孤单,只剩下些光秃秃的树卡,像年迈的老人,麻木的“四肢”,风中艰难地摆动着,雨珠洒在上面而流落下来,仿佛是告别那远去树叶的泪水,依依不舍,又像是在倾诉一年来躲过了多少刀砍斧凿伤害,却回避不了天灾人祸带来的众亲离散。
“快点,进山了。”范君打断了我的思虑,一抬头已不知不觉来到山脚下,过了一段田埂路,就是走山路了。这时天已明朗多了,灰蒙蒙的雾气已经跑得没有踪影,天空的乌云此时也薄薄的、淡淡的,淡中还夹杂点点黑色。路面是黄土的,有处把是河卵石铺的,断断续续,也许时间久了,经历岁月后,有些路面自然脱落或损害,后来进行修补,而留下路面伤痕明显;也许是上山的路确实难走,为了便于香客行走,有好心人不断的修修补补,日积月累,总难一气呵成,而自然成为今天的路面。李君告诉我,现在山的北面已经修了水泥路,比这好走得多,山上村民去县城都是北面骑摩托车走的。这条路成登山爱好者磨砺意志的首选路。路弯弯曲曲,视线出不了十米,时高时低,脚步总难得扎实,因为走得少,经验也少,不像范君,半脚掌走路,轻快得像燕子式,此时的我,已经气喘吁吁,外面的厚衣服脱掉还直冒大汗,精神状态还不错,鼓起精神来很快就赶上他们了。山虽然愈来愈高,山上的颜色以绿为主,红绿相间,红色的主要是枫树,绿色主要是杉树,在这严冬之即,能看到大青大绿,真是一种格外的舒畅,看那青松,严寒中巍然挺立,不畏寒风,不畏冰冻,吸收的冬的肃煞之气,奉献给自然的仍然不改初衷,饱满的精神让它四季如春。同样是树,与适才小河边不知名的树相比,青松不愧严寒君子,山中壮士,它们不奢求在闹市里过上繁华的生活,让人们赞美它、夸奖它、接触它,欣赏它,而心甘情愿地群居深山,过着淡泊的生活,虽然万紫千红的春天,它是逊色,可是在这朔风凛冽严冬,它依然如故,经冬不凋。
古刹传来钟声,南山顶已经到了。山顶面积不大,进了一堵围墙的小门,便可看见古刹了,其实,古刹是很简陋,大雄宝殿香火并不是很旺盛,零零星星几个香客在点香,大雄宝殿侧边有一间矮房,主人很客气地给我们送上了大碗茶,这里的人流却显得多些,坐在餐桌前,主人提供了客家擂茶,花生、瓜子。我们找个方桌坐下后,开始享受主人提供的零食,并听主人叨起这南山的今夕来。慢慢我也走神了,发现这南山与我当年来时确不一般了,据说每天都有很多人到来,当时,登至山顶,多数望梅止渴,甚至找到村庄农户家讨水喝,久而久之,乐善的农户自发到这里烧水,方便登山者,而且盛情有加,将家中的特产也拿出来招待客人,我感觉到如今的南山已不再那么遥远了。
我非常真诚地拿起柱香,在佛祖面前,忏悔、发愿、祈祷,同时叫同行者为我留下一个珍贵的镜头。走出古刹,太阳已经穿过云层,照在古刹上空,我感觉到这太阳已经照到了我的心上,照在我回家的路上。(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