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虫害天竺葵病虫害防治

  一、斑点病

  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初生水渍状小斑,后呈圆形,直径2-3毫米,中央稍凹陷,有小的褐色中心和围绕黄色扩散的边缘。老病斑直径可达6-10毫米,并受叶脉限制呈不规则形,暗褐色,具同心轮纹,上生较少淡黑色霉层。叶上病斑多时可相互汇合,常使叶片变黑皱缩枯死。

  发病条件主要发生在较老的衰弱组织上,因此多见于下部老叶最先发病。阴雨、过量浇水有利于病害发生。

  病原AlternariapelargoniiEll.EtEv.:

  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目,链格孢属,天竺葵链格孢。分生孢子梗单生或束生,榄褐色,顶端色淡,基部细胞膨大,不分枝,有膝状屈曲0-2个,隔膜2-8个,24-80×3-5微米。分生孢子单生,榄褐色,倒棍棒形,喙稍长,色淡,孢身横隔膜3-7个,纵隔膜0-2个,分隔处缢缩,16-54×8-13微米。病残体带菌。病菌产孢量少,主要靠带病插条传播。

  病虫害:结香花病虫害防治

  防治:

  1、小面积种植时,人工摘除病叶,集中烧毁。

  2、改善种植环境。发病严重的地区实行轮作,栽植密度不要过密,以利通风透光,及时排除积水。

  3、发病期间用至倍的波尔多液或80%敌茵丹可湿性粉剂倍液喷洒,也可将50%甲基托布津0倍液与80%敌菌丹倍液混合喷洒,或用45%百菌清、多菌灵混合胶悬剂0倍液喷洒效果比单一用药要好。

  二、灰霉病

  主要是由于浇水过多而引起的,先危害花,使花瓣的边缘颜色变暗枯萎,空气湿度过大就会出现灰色的霉层,小花扭结在一起,受害花瓣落到叶片上,也会引起叶片的发病。叶面上出现水渍状的褐色病斑,干后皱缩后上面覆有浅灰色的枚层。

  防治:

  1、及时摘除病叶和病花,浇水时避免浇到植株上,及时清除叶片和花上的水分,经常注意通风透光;

  2、发病初期及时用75%的百菌清倍液喷洒,连续3次。

  三、环斑病

  病原:

  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ringspotvirus,TomRSV),致死温度58℃;天竺葵环斑病毒(prlargoniumringspotvirus,PRSV),致死温度85℃。

  症状:

  叶出现褪绿黄斑、环斑和线纹等,植株生长矮小,花发育不正常。

  发病规律与流行特点:

  从病株上选取插条繁殖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汁液、嫁接亦可传毒。TRSV,TOMRSV还可通过土壤线虫和种子传毒。

  防治:

  1、选用健株作繁殖母株。及时拔除病株并销毁。

  2、修剪用的操作工具注意消毒,避免传播病毒。

  3、病株在37℃下恒温处理4周可使病毒钝化或通过茎尖组织培养获得脱毒株。

  病虫害:蔷薇常见病虫害防治

  四、灰霉病

  症状:

  灰霉病可引起花枯、叶斑和插枝腐烂。花部受害,通常中部小花最先受到侵染,花瓣边缘变褐色。红花品种的变色更深一些,导致花腐,并提前枯萎、干枯和脱落。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层,腐烂的小花粘萎、干枯和脱落。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层,腐烂的小花粘结在一起。烂花瓣掉落在叶片上引起叶斑,产生水渍状不规则形褐色斑,软腐,并生灰霉层,后叶片变干皱缩。茎或叶柄受害,形成水渍状无边缘的褐斑,迅速向上下扩展,导致软腐。带病的插枝在繁殖框内腐烂更快。

  发病条件在冷凉(18℃-23℃)潮湿的温室内发生普遍。

  病原:

  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目,葡萄孢属,灰葡萄孢。病菌以菌丝体在腐烂残体上和菌核在土壤内越冬。靠移动土壤和死株及浇水淋溅等方式传播。

  防治:

  1、加强通风透光,控制湿度。

  2、少量发病时,摘除病叶、病花及病枝,集中销毁。

  3、发病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

·END·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jiaomua.com/ymfz/4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