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采药去带川藏学员认识五邑本草

记医院

住培生野外辨药实践活动

体验本草之旅,

感悟中药文明。

川粤医生携手识百草,

共叙两地中医中药情。

  12月22日,医院在广东十大名山之一的新会圭峰山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体验本草之旅,感悟中药文明”的野外采药、辨药的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江门市对口支援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强以及来自康定县、泸定县的医生们共叙川粤两地中药情。活动由医院党委书记马少锋带队,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副院长欧阳能、资深中药学教师彭秀丽、医院的多名住培老师和本地住培生共50余人参加。

  沿着崎岖的山涧小路,彭秀丽老师凭着多年上山采药的经验,不时就会发现路边的中草药,为大家讲解中草药的辨识和功效。如山麦冬、紫花地丁、山指甲、淡竹叶、三叶鬼针草、广东王不留行……多种草药。

▲彭秀丽老师讲解中草药的辨识与功效

  通过现场采集辨识草药,讲述草药的药性和功效,学员们在轻轻松松互动中熟记辨认各中草药,这种理论联系实践的采药活动深受大家的喜爱。

▲理论联系实践的采药活动深受欢迎

  来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学员们非常兴奋,纷纷表示能够通过这样的户外学习,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中草药知识,认识广东江门五邑地区的中药材资源,不但丰富了课余生活,还在冬至这个思家的日子里与本地的学员们一起共同欢度这个有意义的节日,让远离家乡的他们倍感来自医院党组织给予的关怀与温暖。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干部学员与我院科教科老师合影

  采药活动硕果累累,共采集中草药50余种,学员在活动过程中不但积累了中药专业知识,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还增进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热爱。

圭峰山活动现场采集的部分中草药介绍

菝葜:利湿去浊、祛风除痹,解毒散瘀。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根茎。白背叶:根: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叶:消炎止血。外用治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草珊瑚:清热解毒、祛风活血、消肿止痛。蝉蜕: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两面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通络,解毒消肿。淡竹叶:清热泻火,除烦,利尿。贯众: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入药部位:植物的根茎及叶柄残基。广东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海金沙:清利湿热,通淋止痛。入药部位:植物的干燥成熟孢子。过坛龙:清热,利湿,消瘀,散肿。火炭母:清热解毒,利湿消滞,凉血止痒,明止退翳。毛冬青:清热解毒,活血通脉。入药部位:根,切片晒干。梅叶冬青:清热解毒,散瘀活络,生津止渴。扭肚藤:清热,利湿,解毒。用于湿热痢疾。山麦冬:养阴生津,润肺清心。入药部位:干燥块根。山菅兰:拔毒消肿。入药部位:根。山肉桂:祛风散寒,行气止痛。肾蕨:清热利湿,通淋止咳,消肿解毒。水杨梅:清利湿热,解毒消肿。透明草:清热解毒。五爪金龙:祛风除湿,接骨续筋,散瘀消肿。五指毛桃: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锡叶藤:收涩固脱,消肿止痛。鸭脚木:根皮、茎皮:清热解表,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根:疏风清热,除湿通络;叶:祛风化湿,解毒,活血。野苋:全草入药:缓和止痛、收敛、利尿;种子:明目;鲜根:清热解毒。苎麻:根:清热利尿,凉血安胎;外用治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毒。叶:止血,解毒;外用治创伤出血,虫、蛇咬伤。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酢浆草:清热利湿,凉血散瘀,解毒消肿。

文章来源:科教科

作者:宋理萍、李成红、庞萍

图片提供:宋理萍、庞萍

编辑整理:宣教科

长按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jiaomua.com/ymfz/3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