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马飞敏二连浩特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市区东北9公里处的额仁诺尔盐池一带,是内蒙古最早载入国际古生物史册的恐龙化石产地。早在七千万年前,这里遍布湖泊泽,气候湿热,林木茂密,是恐龙生息繁衍的乐园。后来当它们或因年高或受灾害死亡后遗体就沉没在湖边的浅水区,不少遗骸埋在湖边的泥沙中,历经沧海桑田的变迁,最终形成了如今的恐龙化石群。从上世纪开始,国内外古生物和地质学家在二连盆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考察和挖掘,几乎每一次的发现都能引发古生物学界的震荡:中亚地区第一个恐龙化石在这里发现;首个确认恐龙卵生的证据是二连盆地的恐龙蛋;亚洲出土的最大的恐龙化石查干淖尔龙、镰刀龙类的新属种内蒙古龙,世界最大的窃蛋龙“二连巨盗龙”都从这里陆续飞了出来。不断的惊世发现,使二连盆地早已成为世界级的著名恐龙化石产地之一。自上个世纪90年代,先后有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外和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在这里进行过6次大型为集和挖掘,陆续发现盘足龙、欧氏阿菜龙龙、甲鸭鸭嘴龙、似鸟龙、甲龙、角龙化石十余种,有大量较完整的各类恐龙骨骼化石土,其中最早恐龙蛋化石的发现在世界上尚属首次,从而证了恐龙是卵生的爬行动物,为恐龙的研究写下了精彩的一笔。一个世纪以来各国科考团体纷纷前来此地进行考察研究,考挖掘和发现成果不断地震惊世界,因此二连浩特被世界古生物学界认定为研究恐龙的宝库。二连浩特白垩纪恐龙化石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闻名于世,丰富的恐龙化石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古生物专家前来考察、挖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有著书立说。时至今日,全世界的古生物专家们对这一地区恐龙化石的研究和兴趣长盛不衰,参观、考察者络绎不绝。本区恐龙化石的数量之多、种属之齐全实属罕见,除世界各地所有的种属以外,还有很多是本区所特有的的种属,它们是晚白垩世亚洲特有的生物群,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一直为专业的恐龙专家们所瞩目。恐龙化石主要分布在三个地区,即二连盐池周边的二连组地层中,边防公路东、西两侧和距二连浩特市东27公里的苏尼特左旗赛罕高毕苏木一带的白垩系二连组地层中。目前在二连浩特已发现恐龙化石十余属种和包括蜥脚类、兽脚类、鸟脚类。以植食性种类居多,包括蜥臀目、鸟臀目和镰刀龙目。主要代表属种为:大型蜥脚类,古似鸟龙、似鸡龙、阿菜龙、鹰龙、姜氏巴克龙、锡林郭勒计尔摩龙、甲龙、杨氏内蒙古龙、美掌二连龙等,本区的恐龙生物群代表着距今年左右,晚白垩世亚洲特有的生物群,该生物群在亚洲洲乃至世界上都有特殊的位置,有重要价值。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主要由恐龙科普馆、矿物晶体馆、恐龙化石原地埋藏馆、伊林驿站博物馆等四大部分组成,是一个集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地学知识科普教育、人文历史展现于一体等多个科普教育场所。在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中,二连浩特市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年申报建立了内蒙古第一个恐龙化石自然保护区,年申报建立了自治区级恐龙地质公园,年被批准建设为国家地质公园、国土资源部首批国家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年,二连浩特恐龙地质公园还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十大自然景观之一。二连浩特市积极调整城市主题定位,将口岸特色与恐龙文化特色相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业,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研与科普互为弥补、互相促进,科研人员进行科普工作是责任和义务。化石网坚持把最前沿的科学内容和科学故事以最为通俗易懂的形式分享给最广泛的大众。愿意与社会各界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合作。化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