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记进城的鸭脚木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pf.39.net/bdfyy/dbfzl/171129/5888060.html
草木记

进城的鸭脚木文

覃炜明远离家乡,很多老家草木,在城里都不容易见了。但是有一种树木,却陆陆续续,走进了都市人的视野。无论是公园,还是私人的庭院,经常看到郁郁葱葱的花木中,有一两株树,叶子像一张一张夸张的大鸭掌,特别翠绿,一年四季,绿荫如洗。每逢见到这种树木,我都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惊喜。这种树,在吾乡,叫鸭脚木。(网络图)这种树,在吾乡,叫鸭脚木。查学名,也是叫鸭脚木,也有人叫鹅掌柴。鸭脚木原来属于野生树种,松松散散,吊儿郎当,生于灌木林中。由于树叶特别,在密密麻麻的杂树乱草之中,可以说是有些显眼。现在进入城中的鸭脚木,有的经过改良,登堂入室,厅堂、庭院之中,会议室内,成为吉祥之树,人见人爱。据说不但可以清新空气,而且招财进宝,故又被人叫——“发财树”。事实上,鸭脚木,没有进城之前,在老家,也属于特别贱生的杂树。长年累月,莫名其妙地生,莫名其妙的萎。在农村,有人骂自己的孩子:“怎么长得像一棵鸭脚木!做梁唔得、做柱唔得!”可见,鸭脚木在乡下、即使在最卑微的村人眼中,也是无用之物。有时候打柴,无意之中,砍下了一株几株鸭脚木,不想浪费,夹在其他树木中(如松树枝、罗淹木)背回家,烧火的时候才发现,鸭脚木烧燃以后,不怎么容易起火,甚至会一边烧一边透水。特别是鸭脚木柴烧过以后,炭火马上变黑,不再容易点燃,根本不适合农村灶膛一天到晚,需要火红火旺的生活习惯。所以,即使做柴火,鸭脚木都不合格。不过,因为材质特别松,鸭脚木在农村适合做木屐的鞋底。木屐很厚,如果用坚硬的材质做鞋底,因为重,穿起来很累。而且因为板底太硬,很容易打滑、摔倒。倒是木质松软的鸭脚木,是做木屐的好原料。穿起来轻松,在石头上行走也不会打滑。我童年很少穿鞋子,只穿木屐,大多数木屐都是自己用鸭脚木做的。把粗大的鸭脚木按木屐的长短锯断,用柴刀削成腰形的木屐板,然后一头钉上车轮胶片,木屐就算做成了。当然,所有的木屐,板底前边、中间,都要削出高跟鞋鞋底一样的斜度,把多余的木料削去,方便前行,这样的木屐穿起来舒服。那时候农村的孩子,大多数都会自己做木屐。又因为鸭脚木的木屐,材质松软,小孩子穿起来,也很容易踢坏木屐的鞋板前端,所以一年要修几双木屐,也是常事。登堂入室以后,鸭脚木变成了这个样子。(云朵图)鸭脚木,除了适合做木屐,其树叶也可以做猪食。六七十年代,在农村,除了生产队分配,基本没有其他收入,大多数家庭选择养一只两只猪,到过年把猪杀了,卖得几个钱。养猪,要消耗大量粮食,人们只好用各种各样的草木,笼统叫猪草,拌到猪食里,减少养猪对粮食的依赖。我家养猪,猪食里,除了每天要放一筒米,拌些谷皮(米糠),也先后放过红薯藤、芋苗、芭蕉根、木瓜根,水葫芦,水浮莲……作为猪草。这些草木,要耗费时间去切割。于是,那时候,每天早上,几乎都是二叔当当当当剁猪草的声音把熟睡的我们兄弟吵醒的。二叔出工前,把剁好的一大镬猪草放在大灶上,烧火,叫我们看猪草烧到差不多的时候,放米,再煮,差不多熟透,倒进米糠,用力搅拌均匀,然后熄火。猪食经过这样的工序,就算是做好了。喂猪的时候,把镬头的猪食挖出三分一(猪也是一日三餐),装进木桶,往木桶倒上烧热的洗碗水,搅拌成一桶水一半饲料一半的猪食,倒下装猪食的盆子,还没有倒完,猪远远看见,就“努努努努”地叫着,大摇大摆的过来,然后伸出嘴巴,哒哒嗒嗒、津津有味地吃起猪食来。那时候,农村养猪的人多,猪草并不好找。因为一个家庭,红薯藤的存量总是有限的;芋苗也不是每个季节都有;芭蕉、木瓜更不是种来来喂猪的;水葫芦,水浮莲的长势慢,根本赶不上猪大肚吃食的速度。于是,山上的树叶,比如鸭脚木叶,自然也就成为猪食的拌料。记忆中,山上的树叶,也只有鸭脚木叶,猪愿意吃。有一年,负责帮生产队看田水的二叔,几乎每天都在锄头上挑回一大把绿油油的鸭脚木叶。只见他大汗淋漓,有时候是气喘啊啊的回家,风急火燎的,喝了两三碗稀饭,就在潲草板上当当当的切起鸭脚木叶来。大约因为鸭脚木叶有些苦涩,不会好吃,切的时候要切得特别细,让猪毫不察觉就吃下去。感觉二叔切鸭脚木叶,和切烟丝差不多一样用功。鸭脚木开花。鸭脚木的花蜜,据说很好。鸭脚木虽然解决了猪草的来源,不过,后来,业余也做屠夫的二叔发现,喂食过鸭脚木叶的猪,其粉肠特别苦,苦中带涩。这对喜欢吃猪肠的二叔,带来一个教训:“啊约,宁愿放多半升米,千万不能够再喂鸭脚木叶了!”以后他去帮人家杀猪,看到割出来的猪粉肠,用手指手夹一下,看到夹出来的粉肠浆是黄色的,他就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对主人说:“不用问,一定是喂了鸭脚木叶,没有吃鸭脚木叶,粉肠不会是这个样子。”这个时候,主人讪讪地说:“是啊,不喂鸭脚木叶,喂什么啊?这个年头!”晚上,卖猪结束,二叔回家,主人照例给二叔送一二斤猪肉,作为杀猪的酬劳,见粉肠没有卖出去,主人顺便问二叔:“要不要给你一点粉肠?”二叔断然摇头,连声说:“不要,不要,苦得很,留你自己吃吧!”……往事不如烟!关于鸭脚木,居然让我联想出那一段连肠子都已经苦透了的日子。现在的鸭脚木,从山野来到城里,进入人们的家中,变成了寓意发财富贵的植物,实在让我有些始所未料。有一年,去佛山新城夜游,看到一株鸭脚木,在灯火的照耀下,生机勃勃,神采飞扬,我拍了下来,一个写诗的朋友,居然为这一幅照片写了一首诗,我照录如下:我拍的被朋友配诗的图片。光与影——作者:坐拥大海灯儿照着叶子,叶片挡住了灯光。你在看青翠的叶儿,那是否是你童年的模样?叶子的背面翻过岁月,我们是两只蟋蟀,在夜空中对饮红酒。呢喃,叽咕;呢喃,叽咕...很优美的诗,感觉作者联想得也很丰富啊……-7-24读本号更多文字,请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yajiaomua.com/ymfb/38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