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起糖胶树,我总怀疑自己的鼻子有问题。不少人说这树简直臭不可闻。甚至因为气味浓郁的问题,还曾多次见诸报端,遭受不少居民的投诉。他们强烈要求不要将此树作为行道树。可是,我每次经过树下都毫无察觉。有两次我甚至拽过一团花放到鼻子底下,还是啥也没闻到。说起来,小区里就种了好几株糖胶树。也没听到有谁抱怨说这树气味难闻。也许,我等鼻子的构造有些不同,对于某些气味太不敏感了吧。
糖胶树的学名是Alstoniascholaris。其中,scholaris的意思是学校,教授。英文中,糖胶树就有blackboardtree的别称。也就是黑板树。大概是说这种树长大之后,可以制成黑板,用来教学吧。我们一般称呼它面条树。因为它长长的果实下垂着,恰似柔细的面条一般。有人说,马达加斯加的非洲当地人将其采摘晾晒,贮藏起来。食用时放在水里煮熟,捞出拌上佐料,吃起来便和真正的面条差不多了。也有人说,在食物匮乏的年代,广东乡村的人就把这种果实当面条吃充饥,因此面条树的名字得以流传。对于这两种说法,我都是将信将疑。虽然看起来像是面条,可是毕竟糖胶树是夹竹桃科的植物。夹竹桃科是以有毒植物而闻名的,糖胶树也不例外。它的树皮以及树叶都有毒性。无论是切开树皮还是折断树枝,都可以看到它分泌出大量的白色乳汁。我也曾切开过它细长的果实,从中冒出大量的白色乳汁。有资料说这种乳汁是有毒的。可是,这种白色乳汁却又曾经被当做是口香糖的原料。据说,最早的口香糖就是利用糖胶树的树汁制成的。也不知道这种口香糖是否含有一定的毒素呢?不过,对于中医来说,即便是有毒的植物,也都可以入药。人们用这些有毒的树皮来治疗头痛、伤风、痧气、肺炎、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等等。在印度,它还有个可怕的名字叫魔神树。不知道是因为有人触碰了树中的毒素而产生生命危险,还是因为印度传说中,树中有邪灵居住,在树下休息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被他偷走灵魂。
糖胶树一年不知道开几次花。反正十月间见它开花满树。大约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纷纷凋落了。如今到了十二月,不少树上还挂着刚结出来的鲜嫩的绿色荚果。它又开始开花了。远远望去,糖胶树的花是一团一团的白色。走进了看时,才发现那是许多小花攒成的花球。颜色是乳白中略带些淡绿。小花还不到我的指甲大小,五枚花瓣朝着同一个方向略微地弯曲。看起来如同风车一般,想要旋转的感觉。夹竹桃科的植物有不少都有这种风车形的花瓣。它的花心处生长着白色的绒毛,花蕊深深地藏在高脚杯一般的花冠筒内。这也是夹竹桃科某些植物的特征之一。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黄蝉花。为此,它还得了一个好男人花的美名。因为,它们从外面看起来没有“花心”。
糖胶树的树干是黑灰色的,看起来很粗糙,身上满是裂纹,如同饱经风霜的老者。糖胶树的叶片是七八片围成一个圆,所以也有人叫它鸭脚木的。这种围绕在一起的方式很奇特,我见到的其它轮生叶片都是有叶柄的。而糖胶树的叶柄则特别短。它的每一枚叶子在根部都稍微下陷又翘起,围成了一个凹陷进去的圆。新的一圈叶子就从这个圆里面长出来。照例是先长出一根树枝,再在树枝顶部长出一圈叶子。在人民群众眼里,凡是这种七八片树叶围成一个圆的,都能叫作鸭脚木。比如鹅掌柴,鹅掌藤。。日本人又根据这个特点,叫它七叶树。这很容易让人将它们与另一种七叶树(学名:AesculuschinensisBunge)搞混了。在此,要再一次感谢林奈老先生。二名法的发明实在是动植物分类学的一个里程碑。避免了许多所谓鸡同鸭讲的问题。
糖胶树上的蓇葖果都是双胞胎,两两对生。以前说过,同为夹竹桃科的羊角拗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一次从坚硬的“羊角”变成了柔软细长的“面条”。有一定年头的糖胶树,树冠总是如同烛台一般。一层一层地展开。这是因为它们原本生长在热带雨林的环境下,周围都是高大的树木。为了增加树冠面积,而形成分枝逐级轮生的现象。
糖胶树
Alstoniascholaris
夹竹桃科Apocynaceae
鸡骨常山属Alstonia
初见赞赏
人赞赏